第110章 攻克难关 (第1/2页)
自从宋心田提议在由逸行g6改造的新车型上配备811三元锂电池,胡品正就在积极行动,与各方联络物色合适的电池产品。
新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于2023年底在喀什经济开发区成立,有着非常先进的电动汽车整车制造的理论经验,尤其在电池技术方面,拥有多项可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的国家专利。
811三元锂电池的生产成本,如果按照60千瓦时的电池组计算,成本价大概在3-48万元,用在零售价不到9万元的电车上,根本就不现实。
所以胡品正急需与研究院的动力专家们研究如何降低电池成本,在保证满足新车设计需求的基础上改造现有电池结构。
按照赵毅峰的说法,最终能安装进新款车型的锂电池绝对无法再称作是811,而是一种全新型号的动力电池,暂时起名叫做极能gb。
极能电池,早就已经存在,新能研究院对其立项开发的时间不短,至今已超过了两年。由材料科学家、电池工程师、电化学专家、测试工程师等三十余人组成的研发团队经过两年苦干,取得了极大成功。
目前这一款新型电池已通过实验室研发与测试阶段,即将进入中试生产与验证期。
当胡品正得知这一消息,拍着脑袋感叹可真是天助领航,只要喀什西部工厂建成投产,领航就能为新能研究所提供中试生产车间,建立小规模的中试生产线,按照优化后的工艺进行电池小批量生产。
然而与新能研究院签订完战略合作协议,胡品正看到了极能电池的设计图纸以及性能与参数介绍,不由苦笑出声,意简言赅地抛给赵毅峰几个字:还是太贵啦。
怎么办?
应该遵从领航通过市场调研得出的实际需求结论,继续改进吗?
可是他们提出的要求,比极能刚立项时更加复杂,不仅要确保实现预定的研发目标,还得在成本节约上下大功夫。
极能研发团队里,不少人开始抱怨,说凭什么领航的研发人员要向他们提出如此苛刻的要求?控制生产与经营成本完全是企业的职责,什么时候轮到研究院来帮他们一起承受压力?
开始时,赵毅峰也抱有类似想法,但当他带领几名骨干专家前往领航西部公司考察,见到这一企业援疆团队在如何忘我工作,为了争取在中亚市场上投放一款合适的新车,在如何奋力拼搏,他的想法就变了。
回到研究院后,赵毅峰召集所有项目组成员开会,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我们研发的产品,最终流向的地方是市场,如果市场不接受,研发任务就是失败的。企业客户的满意度,高于一切定量指标,高于一切标示着‘合格’二字的书面文件。我这么说就只有一个原因——满意度来自于现实生活,指标、数据就只是空泛的字母或者数字,它们不能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创造任何经济效益。所以,请不要始终用学术头脑对待工作,否则我们就是在干无用功。”
由那时开始,极能电池项目重新启动,并更名为极能gb项目,大家伙儿都明白了为什么要重启,也明白了改进原有版本的重要性,所以都在为如何精简原材料,大幅度降低电池生产成本而出谋划策。
然而成本计算做得再精细,也无法改变原材料供应的价格。钴的国际市场价,一吨在33万元人民币,镍的国际市场价,一吨在13万元人民币,纯度997的电解锰每吨的价格也超过了十万元人民币。
又要适应严苛的寒冷或者炎热驾驶环境,又要保证续航里程,还得质优价廉?
除去优化电池的内部结构,减少使用材料,并研究出最科学的电化学组合来实现这一目标,就别无他法了。
胡品正深知赵毅峰有多为难,也因自己提出了过分的产品诉求而感到愧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