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小白鲦落网,李公崭露头角 (第1/2页)

好书推荐: 巍巍大明

话说小白鲦在船上足足过了一个时辰,药性才解退。他迷迷糊糊睁开眼,发现手脚被绑着,张嘴就骂:“你这个狗大夫怎么回事,凭啥把我捆起来!”张贵上去就是一个嘴巴,骂道:“狗东西,还没醒呢!”小白鲦气得不行,睁眼一看,发现自己在炮船上,知道被抓了,便闭上眼不再吭声。没过多久,差人来提审,众人一起上岸,到县衙前等候。

程公升堂,传齐人证。小白?以为自己杀的是李公,直认报仇不讳。讲完后,叙了供,画了押。程公当堂把张富有释放了。又命取出李公剩下的八十两银子,赏三十两给裴道运等五人作为酬劳。剩下的五十两等尸主领认时作为抚恤。这案子就算结了,叠卷通详,这里就不细说了。

为啥不细讲呢?因为这书编的是李公案,要是再长篇累牍地叙下去,不就成程公案了嘛。那为啥一开始要叙这事儿呢?因为李公改装缉访,实实在在开端于此。而且其中许多情节与李公毕生事业有关,不仅为这部书后半部打下基础,还与二集、三集、四集各案都有关系,所以得详细铺叙,好通线索。现在凶犯已抓到,错杀的缘故也清楚了,以后各事就与李公无关了。要是再啰啰嗦嗦没完没了,那就叫喧宾夺主,不成章法了。虽然是平话小说,也有个一定的体例,不能乱来。

李公入仕,京城闯荡

李公自从办了这一案,不仅程公感激佩服,江湖好汉也都知道李公子的威名。他老太爷知道李公有干济之才,不想让他耗神在科举上,耽误了大好光阴,就给他援例捐了个实足新花样的知县。这个花样是统压各班,遇缺即补的,后来叫做“大八成”。那时候还没这个名目,既然上了兑,李公就束装进京,到部验收。

这次出门和以前不一样,带了两名家丁,一个叫张荣,一个叫萧顺,都是老太爷手下多年得力的人。带他们出门,就是为了路上放心。李公拜别堂上,骑上马到北门外码头下船。好多世交亲故和同学朋友都来送行话别。一直到天色晚了,快关城了,大家才一个个散去。李公就命开船,从江阴、镇江、仪徵、瓜步,一站站往前出发。

船里没事,李公每天坐在篷窗下观看江景。青山隐隐,绿水迢迢,还有渔唱棹歌,风帆点缀,虽然独自出行没有伴,倒也挺有意思。

到了清江浦,得换船倒闸前行。李公嫌这耽误时间,就在浦北弃船登陆,包了三头长行骡子,把行李捆扎好驮在骡背上,主仆三人分别骑上。过了黄家营以北,又是一番景象:风来尘起,雨过泥泞。和江船比起来,这苦乐劳逸可大不一样了。好在李公平日耐苦习勤,不怕劳碌,每天早行晚息。

走了不到二十天,就到了北京。在西珠市口奉天会馆卸下行李,打发牲口走了。会馆长班在正院打扫了三间房请李公主仆住下。张荣、萧顺收拾房间。李公看天色还早,就出门闲步。往东没走几步,就是前门大街。九轨通衢,百行齐列,香车宝马,舆盖相交,果然是玉京天府,美富非凡,不是普通城市可比。

李公看了一会儿,觉得繁华奢侈,心里闷闷不乐,就不再往前走,慢慢回了住处。

晚上,长班送来同乡京官住址单。李公就拣那些有往来的亲戚、世交,备帖拜会,其他的就不打扰了。

过了几天,取了印结,到部报到,自有吏部茶房、长班来伺候。验到、演礼等事完毕,听候带领引见。照例发往直隶。

李公谢过恩,领了凭,就收拾行李,按限到保定府城内五道庙公义店,租了一间半房作为公馆。然后禀到缴凭,连日上衙递履历,拜同寅,忙了好几天才清静下来。就写了封家信,打发萧顺回南禀报老太爷,只留张荣在身边伺候。

官场波折,李公应对

李公这个花样班次本来是见缺就可以补的,所以叫遇缺尽先。因为他既没有京中大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