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 (第2/5页)

份,在长安城权贵之子的圈子里俨然就是老大,当然,前提是这个圈子里的人文官之子多,武官之子少,不然让程处默等人算进来,他们才不甩长孙温呢,最多也就平等一点,算是朋友。

长孙温说出这话之后,长安城的那些权贵之子连忙跟着附和,他们跟着这么一起哄,李慕白和赵凌两人想不比都不行了。

在长安城这个地方,他们谁要是敢不应战,传出去可是要丢大人的。

两人这样被逼着应战斗诗,而因为现在还是春天,所以他们经常选的题就是春天。

两人这样选好题后,便开始作诗,第一首以春为题,两人作完之后让人点评,赵凌的朋友自然是向着赵凌的,因此多是说赵凌诗作的好,并且去找李慕白诗里的毛病。

李慕白的朋友见此,顿时也予以回击,说李慕白的诗好,赵凌的诗差。

双方这样争吵个不休,最终还是长孙温他们站出来发表一下意见,他们跟这两人没有什么仇,因此他们的点评就客观公正了不少。

他们觉得两人的诗都不错,称得上好诗,但真要比较的话,还是李慕白的诗更好一些,长孙温身份特殊,他认为李慕白的诗好,大家自然也都跟着认为好。

所以第一首李慕白获胜,这让赵凌很不服,嚷嚷着要再比一首。

517。第517章 不在长安

最近朝廷正在对薛延陀用兵,当初太子李承乾提的建议凑效了,突厥部落迁徙到白道川后,果真跟薛延陀发生了矛盾,双方发生了不少冲突,如今的东/突厥是大唐藩属,他们跟薛延陀发生了矛盾,大唐自然不能不理。

大唐的百姓多半是热血的,都想着上战场建功立业,因此边塞豪迈诗最近这段时间很流行。

第一局赵凌输了,因此第二局他就想在边塞诗上找回场子。

因此双方就各写了一首边塞诗,两首边塞诗出来之后,大家少不得又是一番品评,最后仍旧是李慕白胜,李慕白连赢两局,那赵凌要是再说什么,就显得小气了。

赵凌等人怒气冲冲的走了,而李慕白斗诗获胜的事情则很快在郊外传开了。

这些踏青的人中还有很多其他地方赶来的士子,他们听了李慕白的诗后皆来向李慕白结交,他们看得出来,李慕白是真有才情的,也许下一次的科举考试他有可能折桂,同为考生,以后有可能是同僚,因此自然就想认识一下。

而且就算以后当不成同僚,大家同在京城,认识之后也相互有个照应,为以后的发展多了一条路。

这些人把李慕白围起来后,可就没羞没躁的称赞起李慕白来。

“李兄才情一绝,真是令我等欣羡啊。”

“是啊,李兄此才,以后必成大器。”

“刚才那赵凌找李兄晦气,真是有些不知量力。”

“没错,我看李兄大才,就是之前在长安城很风靡的唐舟怕也不是你的对手……”

本来大家恭维李慕白,李慕白已经觉得燥的慌了,他游历过很多地方,见识过很多比自己才情高的人,而京城长安更是大才云集之地,自己要是真像他们说的这么托大,怕以后名声好不了。

不过所谓拳头不打笑脸人,这些人称赞自己,李慕白也不好说他们的不是,只能想其他话搪塞了众人,只是他还没有想出来该怎么说,就听到有人说他比唐舟还厉害。

想到在洛阳城的情况,李慕白脸颊顿时微红,道:“诸位有些言过了,唐小侯爷才情一绝,是我大唐第一才子都不为过,我与他是不能相比的。”

那些士子并没有听出李慕白的意思,还以为他是在谦虚呢,因此连忙跟着说道:“非也,非也,我看李兄的才情可比那唐舟好太多了……”

这士子话还没有说完,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