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七 (第4/14页)

年,或八九年,一二十年,四五十年,即便灭亡。此乃正统。其余窃据伪国,其数更多,其年更促。

下面朝代,如两晋、宋、齐、梁、陈、隋,以及五代的梁、唐、晋、汉、周,国运都不长久。这当中唯独东晋最久,也只有一百零三年。其它的或者二三年,或者八九年,一、二十年,四、五十年,就灭亡了。这还是就一脉相承的正统王朝来说。其余私自成立的小国,数量更多,国运的年岁更为短促。

推其初心,无非欲遗子孙以富贵尊荣。究其实效,反令子孙遭劫受戮,灭门绝户也。且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尚不能令子孙世受其福。况区区凡夫,从无量劫来,所作恶业,厚逾大地,深逾大海。可保家道常兴,有福无殃也耶。

推究他们的最初用心,无非想要遗留给子孙富贵尊荣。追究实际的效果,反而令子孙遭到劫难,受到杀戮,灭门绝户。而且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尚且不能令子孙世代享受幸福快乐。何况区区凡夫,从无量劫来,所作的恶业,厚重超过大地,深广超过大海。可以保持家道常兴,有福无殃吗?

须知世间万法,悉皆虚假,了无真实。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如水中月,如空中花,如热时焰,如乾闼婆城(梵语乾闼婆,此云寻香,乃天帝乐神。其城乃幻现非实,世俗所谓蜃楼海市即此也)。

必须知道世间万法,都是虚假,了无真实。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如水中月,如空中花,如热时焰,如乾闼婆城(梵语乾闼婆,此土名为寻香,是天帝的乐神。他们居住的城堡是幻化,不是实有,就是世俗所说的海市蜃楼)。

唯自己一念心性,亘古亘今,不变不坏。虽不变坏,而常随缘。随悟净缘,则为声闻,为缘觉,为菩萨,为佛。

唯独自己的一念心性,从古至今,不变动、不损坏。虽然不变坏,而恒常随缘。随觉悟的净缘,就成为声闻、缘觉、菩萨、佛。

由功德有浅深,故果位有高下。随迷染缘,则生天上,生人间,堕修罗,堕畜生,堕饿鬼,堕地狱。由罪福有轻重,故苦乐有短长。若不知佛法之人,则无可如何。

由于所修功德的深浅,所以所证的果位有高下。随迷惑的染缘,就生到天上、人间,堕落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由于所造的罪福有轻重,所以受苦受乐有长短。如果不知道佛法的人,就无可奈何。

汝既崇信佛法,何不由此逆境,看破世相。舍迷染缘,随悟净缘。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从兹永出六道之轮回,高证四圣之果位。岂不是因此小祸,常享大福耶。

你既然崇信佛法,为何不能由这个逆境,看破世间相。舍离迷惑的染缘,随顺觉悟的净缘。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从此永远超出六道轮回,高证四圣果位。这难道不是因此小祸,常享大福吗?

而乃昧昧不了,如醉如狂。倘若焦思过度,或致丧身失命,则长劫难出轮回矣。而且弱妾孤子,何以自立。本欲自利利他,反成自害害他(他谓妾与子也)。何愚痴一至于此也。

而你却仍然昏昧不明,如醉如狂。如果焦急思虑过度,或许会导致丧失身命,就长劫难出轮回了。而且你的弱妾孤子,将如何独立生活。本想要自利利他,反而成为自害害他(他:指小妾与儿子)。你为何愚痴到如此地步?

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直至成佛而后已。

佛经上说: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怕遭受恶果,预先断除恶因,于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直至成佛的境界。

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譬如当日避影,徒劳奔驰。每见无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谓作善获殃,无有因果。从兹退悔初心,反谤佛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