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杭州府尹的决定 (第2/4页)
,又见封口已经拆开,这才抽出里面的信笺来,目光一扫,轻声读了一遍。原来是尚书省对于钱塘竹林村大火一案的催办件,信内言说此案拖延日久,今上对此甚是不悦,又说民众纷纷猜测,一时谣言四传,轰动人心,责成当地官府联合所派之员从速侦办,尽力结案,以息民怨,以平民心云云。
吕佐看了落款,见此信乃是六百里加急,时间是七日之前。他恭恭敬敬地将信笺套回封皮,放在桌案之上,说道:“不知是哪位宰辅的意思。”
“自然是丁大人的意思,他如今出任首席大学士,掌管天下刑名事务。”
是丁谓。跟吕佐估计得一样。他注意到这封公文只是尚书省单独发出,并不像罗适说的是与御史台联合督办。
这就很有意思了。
“既然是大人要我们尽快了结此案,吕大人,依下官意见,我们……我们两人还是尽快磋商一下,定下个结论,再报到大帅那里便了。”杭州府是旧称,实际宋时应作钱塘州,大家习惯上还称知府或者府尹,这是汉唐时的旧称。其时钱塘为县,杭州为州,沈林的官谓应当称作刺史,他上面是两浙路,路的最高行政长官叫作节度使,时人也称之为“帅”。
“不知沈大人所说的尽快结案却是要怎么个了结之法。”
“在你来之前,我已经同本州的梁指挥使通过了气,吴指挥那里也接到了两浙路节度使的公文,意思跟尚书省的也差不多,都是催促结案。”
“下官听说大火那日,先到火场的是指挥使司的厢军,杭州府的人马是后到的,不知是否为真?”
“吕大人有所不知,本州不同于一般的州府,驻有四万厢军。”
“下官知道杭州驻有军马,为何竹林村火案与厢军有什么瓜葛。”
“指挥使司在吴山山顶上驻军两千人,一方面是练军的要求,一方面也有防范山火的职责。那日竹林村火起,山上的驻军倒比地方早知道,是以他们下山救火,也比杭州府的人先到。”
“沈大人,大火那日想必是您亲率官兵施救的了?”
“吕大人何以有此一问?本府那日因身体不适,卧病在床,没有亲赴现场。何况报信之人所言不过是一场山火,又说有厢军施救,本府命了钱塘县丞率了二百多人去的。”
“沈大人不要多虑,我是想如果沈大人亲去了现场,那么就可以多知道些线索了。小竹子是被厢军所捕,带回后如何又送到了您这里?钱塘县难道没有权限拘押他么?”
沈林脸色涨得通红,站起身来,冷冷地道:“吕大人这是来审问下官么?”
吕佐连忙也站起身来,拱一拱手,笑道:“沈大人何有此言,我不过是想把其中的经过拢得详细些,回京后好向罗大人回报清楚。”
“你莫以罗适压我!”沈林将袍袖一抖,“下官后来听报说这场大火好不厉害,竹林村死伤惨重,这才跟梁指挥交通便利,将疑犯小竹子直接接管过来,没让钱塘县来审理。”沈林的话很有道理,这样重大的案件,小小的钱塘县是难以办理的,由杭州府接管十分妥当。
“既然疑犯已经由州里接管,何以仍然监押在马步军司狱中,怎不转入杭州府狱内,方便提调管理。”
沈林见自己吕佐毫不让步,仍是显得咄咄逼人,再也忍耐不住,道:“吕大人,虽然你是特旨前来办理此案,但无端地怀疑本府是何道理?”
“沈大人千万不要生气,下官知道自己官微言轻,但既是专为此案而来,自然一切都要了解明白清楚才是。不瞒大人,这一个月来,下官已将所有与此案有关的人员都一一问过,但沈大人不在杭州,你手下的那些人等并不十分配合于我,眼见得案发现场已经没有踪迹可寻,杭州府里的差役又不愿配合,你且让我怎么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