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柴桑幽思凤雏鸣 (第1/3页)

周瑜新丧,柴桑口仿若被一层浓重的哀伤阴霾所笼罩,天地间皆素缟。江水悠悠,似在低吟着哀婉的挽歌,那潺潺的水流声,宛如无数悲切的音符在江面上跳跃、徘徊,久久不散,恰似幽咽的埙音,诉说着无尽的悲凉。江风瑟瑟,如泣如诉,吹得岸边的垂柳枝条狂舞,仿若悲痛得难以自抑,细长的柳枝像是被哀伤抽打着,在空中无序地挥舞,抽打着空气,也抽打着每一个在场人的心,那柳枝的沙沙声,似是悲泣的和声。东吴诸将面容悲戚,眼神中满是哀伤与失落,他们身披战甲,却没了往日的精气神,如被霜打过的茄子,蔫头耷脑。战甲上的金属光泽,此刻也仿佛被这哀伤的氛围所笼罩,失去了往昔的凛冽,只余下黯淡的色泽,像是在为周瑜的陨落默哀。

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步入灵堂。他一袭白衣,身姿挺拔却透着凝重,步伐沉稳而缓慢,每一步都似踩在众人的心尖上,那轻微的脚步声,仿佛是重锤一下一下地敲击着寂静的灵堂地面,每一步落下,都似在这哀伤的湖面激起一圈圈沉重的涟漪。他的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感,有对对手的敬重,犹如仰望高山,虽为敌却深知其巍峨,周瑜的才情与胆略,恰似那高山上的苍松翠柏,在岁月的长河中屹立不倒;有对天下局势变幻的感慨,仿若目睹风云在眼前诡谲地涌动,命运的车轮无情地碾压着世间的一切,东吴失此梁柱,天下大势又将何去何从;亦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如心底深处一抹淡淡的阴影,在这哀伤的时刻悄然浮现,曾与周瑜的明争暗斗,此刻都化作了对逝者的惋惜与怅惘。诸葛亮来到周瑜的棺椁前,凝视着那冰冷的棺木,心中思绪万千:“公瑾啊公瑾,你我虽为敌手,却也惺惺相惜。你才情绝世,赤壁之战的烽火仿佛还在眼前燃烧,你的智谋与胆略照亮了东吴的天空,那熊熊烈火,似是你壮志的燃烧,那漫天的硝烟,仿若你才情的挥洒。只叹命运弄人,今日你我阴阳两隔,实乃天下之憾。这滔滔江水,似也在为你悲叹,这猎猎江风,仿若在诉说着你的未竟之志。”言罢,他缓缓跪下,伏地痛哭。那哭声起初是低沉的呜咽,如涓涓细流在石缝间流淌,带着压抑的悲痛,在寂静中缓缓蔓延,似是幽林深处的溪流,默默流淌在无人的角落;渐渐转为放声悲嚎,似汹涌的潮水冲破堤岸,所有的情感如决堤的洪水般宣泄而出,又如狂风呼啸着席卷过荒原,带着无尽的哀伤与不舍。泪水如断了线的珍珠,簌簌落下,打湿了他面前的地面,一滴滴晕染开来,似是他心中悲痛的花朵在绽放,那湿润的痕迹,仿若一朵朵盛开在哀伤之地的墨莲。

东吴诸将本对诸葛亮心怀敌意,然见他如此悲痛,心中的怨恨也渐渐消散。鲁肃站在一旁,眼眶红肿,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犹如一湾即将决堤的湖水,他看着诸葛亮,心中五味杂陈:“孔明先生,你竟如此情深意重,公瑾若泉下有知,想必也会欣慰。你之悲,不似作伪,这等真情,实难可贵。想当年,公瑾与你,虽各为其主,却也有诸多交集,如今他英年早逝,你这般痛心,真乃英雄惜英雄。”诸葛亮抬起头,满脸泪痕,恰似梨花带雨,声音沙哑却透着真诚:“子敬,公瑾之能,亮由衷钦佩。他一心为东吴,此等忠义,亮怎能不感怀。想那昔日,公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何等的潇洒豪迈,那艘艘战船在烈火中燃烧的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如今却英年早逝,怎不让人痛心疾首。”此时的灵堂内,唯有呜咽的风声和诸葛亮的悲泣声交织,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巨大的悲痛之中,那风声像是在为周瑜的离去而呜咽,而诸葛亮的哭声则是为这位英雄奏响的最后的哀曲,这曲声在灵堂内回荡,似是要唤醒那沉睡的英灵。

庞统自离了东吴,转投刘备。他身形矮胖,面容虽不俊美,却透着一股独特的气质,浓眉下的双眸深邃而明亮,犹如夜空中闪烁的寒星,似能洞悉世间万物,仿佛世间的一切阴谋诡计、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