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 (第1/5页)

顶黄罗伞盖,矗立高坡之上,映着夕阳余晖,分外鲜明。

正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北平王倒吸一口冷气,旋即镇定下来,吩咐下去,各门大将,只许坚守,不许出战,有敢擅自出城邀战者,斩!

论起魏国兵力,虽比南唐略少,但民风骁勇,良马蕃多,却又胜于唐军,所以平常也并不惧怕唐军,不但不怕,魏主焘倒常有并吞南朝之意。然而魏主猝崩,太后临朝,附庸诸胡趁势作乱,魏国兵马,泰半已至东西两边御敌,云中金城只得二百八十万人马,北平王此次领来二百二十万,已几乎是目下魏国可调之兵的全部,北平王身经百战,乃老成之名将,负新君与太后重托,焉敢有失,仗着幽州城高壁厚,无定河环绕,故此这般吩咐下去,但守得幽州城在,便是莫大之功。

唐军驻于城前十五里外,且不进军,笳号都歇,金鼓无声,四野静寂,唯闻风卷大旗,猎猎有声,又有伤心海潮音远来奔赴,弥于天地。

唐军不动,魏军却不敢松懈,一个个手握戈矛,神志紧张,在城上来回巡弋,渐渐地落日西沉,光景昏黄。

唐军中笛声忽发,清振而起,只见三垂岗上,黄罗伞下,大唐皇帝李世民乘汗血宝马,戴金盔,倚青锋,挎雕弓,亲吹铁笛,左右三千近卫慨然作歌: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此词乃李世民亲作,众人歌声中,笛声复又高高抛起,如急箭直入云间,战鼓声作,坎坎然,填填然,沉沉震动大地,魏军以为唐军欲进,张弓执戈,严阵以待。

鼓声渐急,大军徐徐分开,一彪人马自东方驰出,尽是青旗、青甲、青袍、青缨、青马,前面一杆引军青旗,上面金销东斗四星,下绣青龙之状,这一彪人马共两千五百六十人,手执战龙戟,伫立场中,一望苍苍如林。

正南上铁鼓甚急,又有一彪人马驰出,尽都是火焰红旗,红甲红袍,朱缨赤马,各秉落凤枪,前面一杆引军红旗,上面金销南斗六星,下绣朱雀之状,一望腾腾如火。

西方鼓声激烈,又是一彪人马驰出,尽是白旗,白甲,白袍,白缨,白马,前面一杆引军白旗,上面金销西斗五星,下绣白虎之状,一望芦花如雪;

北方鼓声低沉,驰出一彪人马,尽是黑旗、黑甲、黑袍、黑缨、黑马,前面一杆引军黑旗,上面金销北斗七星,下绣玄武之状,一望沉沉如墨。

东西南北,鼓声并起,势如风雷,龙凤旗开,一彪人马自中军驰出,尽是黄旗、黄甲、黄袍、黄缨、黄马,前面一杆引军黄旗,上面金销中斗五星,下绣麒麟之状,手执长剑,立定中央,不动如山。

五队人马,每队两千五百六十人,每一队又分五队,共一万两千八百人,按青黄赤白黑五方五行,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

鼓声急骤,战马长嘶,高岗之上,李世民吹笛,穆善才弹琵琶,又有念奴、永新娘子执板发歌,响出九垓,军声嘈杂,不能掩其歌声。

万军应节鼓歌声奋然而作,各持军器,明晃晃的,杂沓来去,更相攻战,乃作秦王破阵之舞,但见得场中五花纷簇,散作二十五团,五色交错,徐疾变换,乍合乍分,间以兵器碰撞、军士喊杀之声,发扬蹈厉,声韵慷慨,激起尘雾,嚣然天上,魏军在幽州城上,凛然震竦,毛发为竖,不由得将手中兵器握的更紧。

秦王破阵乐,乃二十年前,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李世民尚为秦王,作唐先锋,大破刘武周于河东,解唐之危,士庶歌舞於道,遂有秦王破阵之曲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