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令人费解的澄海创屹 (第1/2页)

服务任何一家新客户都要进行详细的调研,岳扬传过来的材料算是对沪上盾研进行了初步摸索,接下来就要进行实地的企业访谈。

从沈州匆匆返回沪上,仅仅休息了一晚李墨曜就要马上前往盾研进行实地走访。负责接待的是一位市场部的副经理姓邹,人长得很美,仪态落落大方,与谈吐清晰的女经理热情的寒暄几句后,李墨曜就直接进入正题。

“邹经理,需求调研是一个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恕我直言,为什么只给一星期的时间?这点时间就要出方案对任何一家软件公司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所以……”

美女经理给出一个大方的笑容,直接说出了李墨曜的担心:“李总是不是担心我们盾研在本次招标中已经有了内定?”

李墨曜没吭声,这种事情怎么好插言嘛,好在美女经理没有让他等太久,很快说道:“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我们盾研是绝对不会做那种事的,之所以时间紧是因为任务急,新的生产线必须在半个月内改造完毕,因为我们的施工期只有两个月,所以拖不得。”

“半个月!”

李墨曜目瞪口呆,他甚至有点儿打退堂鼓了,盾构机哪怕是小型的,与其它机械相比也算是大家伙了,新生产线肯定要进行安装调试,一套下来半个月怎么可能?

“时间虽然有点儿紧,但这半个月是留给你们的,其实我们已经有一条改进生产线了,并且我们的智能盾构机拥有自主的plc可编控制系统,现在我们只需要一套施工工艺优化与调度管理系统,只要招标结束就可以立即进行调试,一个月后必须开始生产。”

“哦。”

李墨曜理解了,这不是一条新生产线,至少不用从头到脚的去组装,其次人家有自己的独门绝活儿,他们要做的就是针对盾构机施工过程中的工艺优化和调度管理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对拥有sw自主集成技术的工先锋来说并不难,虽然半个月的时间紧了点儿,但可以先拖一下手中的其它活儿,努努力时间还是够用的,李墨曜心里有了底,接下来就是去施工现场调研。

从办公楼走出来,李墨曜立即就被沪上盾研的实力震撼到了,这种震撼远超过他第一次见到鼎途重卡生产线。沪上盾构机研究院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国最早的盾构研究机构,60年代便与国外联合生产出第一台国产Φ102网格挤压盾构,但因为当时的生产工艺问题,该设备仅使用一次便报废了。不过沪上盾研确实为后来的盾构机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日后成为中国盾构机研发机构中的一张亮眼名片奠定了基础。

在邹经理的陪同下,李墨曜坐上电瓶车,天气虽然很炎热,但一排排高大的厂房带给心里的震撼让他无暇顾及天气带来的影响,每一座厂房代表一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的施工都代表着一个正在进行中的超级工程,你不亲眼目睹这些就很难想象国力雄厚是个什么样子。

实力,这是真正的实力。

在厂区绕过大半圈后,李墨曜真正对这个项目产生了兴趣,如果能参与到这样的工程中来,不仅对工先锋的提升有很大影响,更能让团队的人亲身感受到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大基建,壮哉!

“我们沪上盾研实力雄厚,这不仅体现在资本实力上,我们的核心研发团队也非常强大,除了刚才所说的自主技术外,我们的盾构机的数据可视化与分析软件是全国首创的独家,中铁、中建、中交、华铁等大型建工企业与我们都有深入的合作,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在最新型的小直径盾构生产线上最大化节约人力,提高效率。”

李墨曜从震撼中回过神,长呼了一口气,自信满满地点头道:“我们就是做这个的。”

邹经理微微一笑,似乎也是很满意的样子。

厂房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