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家具行业的乱象 (第1/2页)
李墨曜“嘿嘿”一笑,说道:“岳扬,你是跟我在这揣着明白装糊涂呢吧,我不信你看不出来。”
岳扬又吃瘪了,他倒不是故意唱反调,只不过他觉得这点儿蝇头小利与工先锋的高速发展比起来属于典型的事倍功半。律师和会计师从工先锋第一次融资开始就进驻了,凭借工先锋现在的发展势头,上市只是时间问题,到时候拿到市场融资的钱做了股权质押,自己从此可就是经济自由的大户了,何必在这样吃力,又讨不到多少好的事情上下功夫7呢?
岳扬从沙发上站起来,有点勉为其难地说:“是,我承认,比起一次性服务费用,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增值服务和稳固的市场份额都是很大的利润增长点,可哪怕我们拿下了半数的澄州市场你想想一年又能有多少利润呢?更何况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光业务人员就需要几百人吧,再配套相应的管理系统,这开支更大了,我们这么做图的是什么呢?”
“口碑!良好的口碑和与客户同时成长的稳定信誉,这些无形资产将使我们未来的江山无比稳固。即使股市出现动荡,哪怕金融危机那种大浪潮我们也能扛过去。另外……”
李墨曜拍了拍岳扬的肩膀说:“另外,别忘了当初我们创立工先锋的目的。”
岳扬有些惭愧地点点头:“还是你格局大呀,你放心,我忘不了初心。以技术实现变革,以变革迎来全民幸福。这是你说的,凭这个格局你就稳坐带头人的位置,我不和你抢。”
信任!
唯有信任才是合作的基石,工先锋的员工很少闹内讧,上次“码神”带头离职的事之所以在第一时间就把影响降到最小,这种企业文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文化正是李墨曜和岳扬两人之间通过长时间的合作和摩擦碰撞出来的。
说干就干!
机票不买了,李墨曜当晚就拨通了谢富志的电话,听说对方明天一早就要来工厂考察,老谢在电话那头乐得嘴都合不拢了,连声说好,还贴切地加了微信发过来导航定位。
东城市距离澄州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这里地处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和深圳,交通便利,靠近广州和惠州等经济发达城市,改革开放初期便成为了,大量企业的生产基地,老谢选择把公司建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这里不缺乏劳动力,同时又便于出口,在经济红利期的时候南粤居可是狠赚了一大笔,正是凭借几十年的老底子和业界的信誉,老谢这才撑到现在,如今企业转型濒临失败,他有点儿病急乱投医的样子,只不过这一次李墨曜不会让他乱投。
南粤居家具公司和厂房是连在一起的,这符合中小型企业的思路。令两人反差感比较大的是工厂并没有呈现凋零的样子,反而依然在忙碌,刚刚还有一辆大货车驶进厂房,工人们立即开始装卸原材料,车间里也传来机器的响动和刺耳的锯木声。
老谢今天没穿那件不合体的西装,虽说只穿着一件普通的t恤,但颇有几分神清气爽的样子,一点儿也不像昨天在李墨曜面前诉过苦的样子,不明所以的人还以为工厂运营状态良好呢。
“不瞒你们说,我这一天天的都在疏通关系,虽然困难,但工厂不敢停产啊。”
虽然和老谢素昧平生,但李墨曜不觉得他在有意骗自己,很多中小型企业就在这样的困境中挣扎求存的。厂区大约两千平左右的样子,车间规划得还是比较密的,转了一圈后,李墨曜看见了大约五十几名工人在忙碌,老谢就这样一边走一边介绍厂子里的情况。
“我们现在只能想办法多接订单,1000多块钱的椅子,客户砍价到800元也得接受。”
“那一把椅子的成本是多少?”李墨曜反问。
“这……”老谢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也没算出个具体数字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