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符号男的赞许 (第1/2页)
对嘛,这才是金主爸爸的口气,1400万?开玩笑,你们这是瞧不起谁?
听着他们打机锋,李墨曜很想偷笑,考虑到贾总的秘书还在外面,他强忍住了。
江瑜然不搭理英文名大佬,转而对柯静曼说起了李墨曜最关心的问题。
“工先锋的sw系统在柔性控制技术方面有缺陷,ass公司能否提供技术支持?”
这一刻,李墨曜简直要抱大腿了,原来他还记着这档子事儿呢,还以为翻脸后就不认人了呢,感动啊。
“技术的事儿不归我管,江伦的态度就是ass公司的态度。”
一句话,又把李墨曜的希望打落谷底了。
工先锋缺少核心技术,尤其是在机器人与plc程序自动生成与转换方面,明显存在着耗时过长,程序太复杂的问题,其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人工智能感知能力的不足。b2b市场逐渐形成一个寡头垄断的局面,所能提供的平台限制了国产工业软件的性能。这一点上临港智汇未来人工智能研究中心(liair)已经做出努力,找到了知名孵化器运营商不惜斥巨资研发了企业星云,暂时可以弥补sw的不足,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ass公司的妙系统是志在必得的。
买肯定是买不起,人家也不卖,租赁的话成本又过高,不利于市场竞争,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可现实是你一只小蚂蚁抱得上大象的粗腿吗?这么比喻可能有些夸张,但很显然ass家大业大,堪称人工智能界的深蓝,工先锋除了理念根本没有能够得着人家的地方。
唉,不想了。
李墨曜把心神重新收回到会议上,没想到下一秒,江瑜然就把发言权让给了他。
“李墨曜和他的工先锋是目前国内工业软件行业的佼佼者,他们公司已经做了很多优秀项目,这次高融合社区的理念也是由工先锋提出来的,我想请他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优势与前景。”
这么快就轮到自己啦?还没把所有人都认全呢……算了,来都来了,就讲两句吧。
“大家好,我是在接手一个企业新厂建设过程中发现这个契机的,沈州有着悠久的工业历史,其独物的工业文化在全国任何一个地区都是无法复制的,城市名片的打造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而沈州就是一座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的城市。高融合社区的打造并非是因为它便宜,众所周知,建新厂反而比改造旧厂要便宜得多,但厚重的历史底蕴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过去无法打造高融合社区的原因在于技术手段不够成熟,如今绿色环保型企业建在市中心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相反还能成为城市景观。在众多城市把工厂搬出城市的大环境下,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形成以工厂、文创和住宅为一体的新型核心区域,不论是社区还是商圈,都能够通过统一的平台实施运营和管理,完全统一的高结构数字化能够推动城市的改善,城市的自我可调节性大大增加。”
“等等。”liair的副总裁于时打断了李墨曜,“你把工厂、商场和住宅混在一起,不乱吗?”
“并不会,甚至在一起的还有幼儿园、学校和其它服务设施,纳入到统一的平台进行管理后会发现其和谐程度大大提升,事实上人的幸福指数会更高。”
“你怎么这么确定?”
“因为沈州有过那样的历史,只不过在过去大型企业只能保障其员工及家属的权益,但现在,不,我纠正一下,是未来!工厂的发展要体现出与社会和谐一面。技术是人的技术,如果技术不能服务于人,那我们宁愿把技术关在实验室。”
照搬了老师的话李墨曜并没有脸红,因为他自己也是这么想的,老师到底是老师啊,总结的就是到位。话说人家四五十年的思考,总强过自己这一二十年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