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幽静宫中 (第2/3页)

,和我对着干,是何居心?”

另一位大臣忍不住辩解,上前两步,涨红了脸:“娘娘,臣等对秦国忠心耿耿,一片赤诚,只为秦国长久计,望娘娘明察。”

魏雯月不耐烦地打断,眼神冰冷如霜:“够了,莫要在此聒噪。”

说罢,她目光扫向嬴渠梁,眼中满是警告:“还有你,渠梁,好好反省反省,莫要与这些人走得太近,坏了规矩。你是我儿子,秦国太子,当与我同心同德,别被他人撺掇了去。”

嬴渠梁吓得冷汗直冒,双腿一软,差点跪地,忙不迭应下:“母亲教训得是,儿臣定当铭记。”他低垂着头,眼中满是屈辱与愤懑,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朝会散去,嬴渠梁回到东宫,心情沉重得如同压了一块巨石。他瘫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不多时,几位参与劝谏的大臣前来探望。

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走进来,看到嬴渠梁这般模样,眼眶泛红,说道:“太子殿下,今日之势,您也瞧见了,娘娘这般独断专行,秦国可如何是好?”

,!

嬴渠梁叹气,声音仿佛从胸腔深处挤出来:“我又何尝不知,可我母亲她……唉,我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我与她理论,她向来不听,还斥责我不懂事。”他抬手揉了揉太阳穴,满脸的疲惫。

另一位大臣劝道:“殿下,您身为太子,秦国未来的希望,当为大局着想。虽娘娘威严难犯,但咱们不能坐视不管,得想法子让她回心转意。”大臣言辞急切,双手在空中比划着。

嬴渠梁无奈地摇头,苦笑着说:“我每次试着和她说,她就拿身份压我,说我年纪轻,不懂朝堂深浅,可百姓的苦我怎能视而不见?”他眼中泪光闪烁,心中满是对百姓的愧疚。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出谋划策,最终商定继续搜集民意,整理成策,找机会再向魏雯月进呈。

嬴渠梁点头表示赞同,可眼中的忧虑丝毫不减:“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但愿天佑秦国。”此时,他心中既有对未来的迷茫,又有一丝不甘放弃的倔强。

然而,魏雯月愈发觉得嬴渠梁“不听话”,竟以“修身养性、沉淀心思”为由,把他幽禁在东宫一处偏僻居所,派重兵把守,严禁任何人出入。

嬴渠梁这下彻底慌了神,冲到门口,对着看守哀求:“军爷,求您通融通融,让我出去吧,我真的有急事要办。”他双手抓住栅栏,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

看守却面无表情,呵斥道:“太子殿下,莫要为难小的,上头有命令,谁也不敢放您出去。”

嬴渠梁急得团团转,眼眶通红,又道:“我身为太子,如今秦国局势动荡,我怎能被困于此?万一有个闪失,你们担得起责任吗?”他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心中的绝望越来越深。

看守不为所动:“殿下,小的奉命行事,您别为难小的了。”

被困的嬴渠梁苦思冥想,终于想到利用东宫一处隐秘的废弃密道。趁着夜色,他像一只受惊的小鹿,小心翼翼地通过密道悄悄与外界的心腹取得联系,告知他们自己的困境,恳请他们继续想办法周旋。

心腹向嬴渠梁回报:“殿下,娘娘近日在宫中频繁召见亲信,似是要对朝堂上那些反对的声音动手。咱们得加快行动啊!”心腹语气急促,声音压得很低。

嬴渠梁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坚毅:“我知晓了,你们务必小心行事,切不可打草惊蛇。我如今被困,一切仰仗诸位了。”他攥紧拳头,仿佛在给自己打气。

心腹应道:“殿下放心,我等定当拼死效力。”

然而,魏雯月似乎察觉到了异样,加强了宫廷戒备,对大臣们的监视也更为严密。她在宫中频繁召见亲信,商议如何彻底打压那些“不听话”的声音,巩固自己的绝对权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