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变法争议 (第2/4页)

世禄制,此乃动摇国之根本的惊世骇俗之举,那帮老贵族必然拼死抵抗,作困兽之斗,不知你腹中有何良策,能降伏这股汹汹暗流?”他虽已退位,可对秦国变革的关切,丝毫不比在位时少,言语间尽是对局势的洞察。秦献公心中明白,旧贵族势力盘根错节,这一变革必将掀起惊涛骇浪,但他也期待商鞅能有破解之法,眼神中满是探寻与期待。

商鞅神色从容淡定,仿若胸有成竹,微微欠身,礼数周全地答道:“殿下,您目光如炬,直击要害。旧贵族们世袭爵位,尽享尊荣,却尸位素餐,于秦国崛起大业鲜有建树。变法若要高歌猛进,此腐朽制度必废。不妨先行于朝堂之上,大王您亲率臣等,向众大臣摊开秦国这副危在旦夕的‘病躯’,将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利害关系,剖析得入木三分,争取一部分开明有识之士的支持。待大王金口玉言颁布法令,便以律法为准绳,执法如山,对违抗者绝不手软,以雷霆之势彰显新法威严。与此同时,火速搭建军功爵制的通天云梯,不论出身贵贱,是寒门子弟,还是市井庶民,但凡立下赫赫军功,皆可一步登天,获爵赏、得田宅,让有能有志之士望见那熠熠生辉的晋升曙光。这般一推一拉,新制推行之路,虽荆棘丛生,亦可踏平而过。”商鞅回答时,目光坚定地扫视一圈众人,仿佛在向他们宣告变革的决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秦孝公站起身来,在殿中缓缓踱步,每一步都似踏在秦国的国运之上,心中反复掂量着利弊得失,仿若在天平两端,权衡着秦国的过去与未来。他时而停下脚步,凝视远方,眼中满是思索;时而微微摇头,似在为前路的艰难而感慨。良久,他霍然停下脚步,转身之际,目光恰似破晓曙光,坚定地看向商鞅:“商鞅,你所言种种,恰似逆水行舟,困难重重如山岳横亘。但寡人心里明镜似的,秦国已至悬崖边缘,退无可退。此番变法,寡人与你并肩携手,披荆斩棘,定要一扫秦国颓势,重塑昔日辉煌。”秦孝公这番话说得斩钉截铁,心中已然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那股决绝之气仿佛能驱散殿内的阴霾。

商鞅听闻此言,眼眶微微泛红,“扑通”一声跪地,叩首有声,仿若要以这一跪,叩开秦国新生之门,声音略带哽咽却又铿锵有力:“臣愿以肝脑涂地,酬谢大王知遇之恩,不负大王所托。有大王您这钢铁般的决心与力挺,秦国必能破茧成蝶,成就不世霸业。”此刻的商鞅,心中满是感动与豪情,多年来的抱负终于有望实现,他愿为秦国倾尽所有。

恰在此时,殿外阳光仿若听到了这热血激昂的誓言,奋力穿透云层,万道金光如洪流倾洒,洒在栎阳宫的每一寸土地上,为秦国即将开启的变法之路,镀上一层如梦似幻、熠熠生辉的金色希望。

然而,就在这看似曙光初现之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只见秦献公的叔父嬴烈,带着几位嬴姓公族的长辈,怒气冲冲地闯入大殿。

嬴烈白发苍苍,却依旧腰杆挺直,大步走到殿中,“扑通”一声跪下,声泪俱下:“大王啊,臣听闻要变法,这可万万使不得啊!我嬴姓公族,自先祖立国以来,历经风雨,靠的就是祖宗传下的规矩和祖制。一旦变法,祖宗基业恐将毁于一旦呐!”说罢,他伏地叩首,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嬴烈心中满是悲愤与担忧,祖宗的规矩传承至今,在他看来是秦国的根基所在,变法无疑是在动摇根本,他怎能不心急如焚。

另一位嬴姓公族长辈嬴崇也跟着附和,他身形消瘦,眼神却透着犀利,抢声道:“大王,老臣也以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自古以来,未有轻易变更律法而能长治久安者。商鞅一介外人,带来的这些新奇玩意儿,谁能保证不出乱子?若是贸然推行,秦国必将陷入动荡,还望大王三思啊!”他一边说着,一边用袖子擦着额头冒出的汗珠,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