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困局谋变 (第2/3页)

监狱后,便开始谋划如何说服嬴渠梁。他深知,嬴渠梁一心想让秦国强大,只要能让他看到释放公叔痤的好处,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经过一番准备,商鞅求见嬴渠梁。大殿之上,商鞅伏地叩首:“大王,草民商鞅求见,有要事相商。”嬴渠梁坐在王座上,目光审视着商鞅:“你便是商鞅?有何事,说来听听。”商鞅站起身,恭敬地说:“大王,如今秦国局势危急,山东六国虎视眈眈。草民听闻公叔痤虽为魏国丞相,但他并非真心想与秦国为敌。若大王能放了他,他愿促成魏秦罢兵议和,还能为秦国提供魏国的机密情报,助秦国在外交和军事上抢占先机。”

嬴渠梁微微皱眉:“放了他?他可是我秦国的俘虏,我秦国百姓因他死伤无数,怎能轻易放过?”商鞅连忙说道:“大王,如今秦国急需休养生息,若能与魏国议和,便能避免一场大战,给秦国争取到宝贵的发展时间。而且,公叔痤在魏国朝堂人脉深厚,他若为秦国所用,日后秦国在魏国朝堂便有了内应,这对秦国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

嬴渠梁沉思良久,心中权衡利弊。他深知商鞅所言有理,但公叔痤毕竟是敌人,放了他,实在难以向秦国百姓交代。商鞅见嬴渠梁犹豫不决,继续说道:“大王,草民还有一计。放了公叔痤时,可对外宣称他是魏国派来议和的特使,如此既能给魏国面子,又能让秦国在议和中占据主动。而且,若公叔痤敢食言,秦国随时可以以此为由,再次对魏国宣战。”

嬴渠梁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你所言虽有道理,但此事重大,容寡人再考虑考虑。”商鞅再次叩首:“大王英明,还望大王能尽快做出决定,以免错失良机。”

商鞅离开后,嬴渠梁陷入了深思。他想到秦国如今的困境,想到百姓渴望和平的眼神,又想到商鞅所说的种种好处,心中渐渐有了决断。

几日后,嬴渠梁再次召见商鞅:“你说的事,寡人考虑过了。若公叔痤能立下字据,保证促成议和并提供情报,寡人可以放了他。”商鞅心中一喜:“大王英明,草民这就去告知公叔痤。”

商鞅再次来到监狱,将嬴渠梁的条件告诉了公叔痤。公叔痤大喜过望:“鞅儿,太好了!为师这就立下字据。”公叔痤当即写下承诺,交给商鞅。

……

嬴渠梁身披孝服,独自伫立在王宫的庭院之中,望着夜空的点点繁星,思绪却如乱麻一般。

父亲秦献公的离世,犹如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头,那战场上的惨烈画面、百姓们悲痛的哭声,不断在他脑海中回响。而如今,一个艰难的抉择正摆在他面前——魏国丞相公叔痤的处置问题。

公叔痤,这个名字在嬴渠梁心中如鲠在喉。他既是魏国的丞相,又是三军统帅,这些年秦魏之间的战火纷飞,多少秦人因他而丧生!

父亲更是直接命丧少梁之战,这血海深仇,秦人怎能轻易忘却?

每念及此,嬴渠梁的双手便不自觉地攥紧,眼中燃起愤怒的火焰!

然而,愤怒过后,嬴渠梁不得不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以一国之君的视角去审视当下的局势。

秦国,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如今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连年的征战,让秦国的国力被消耗殆尽,百姓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田间荒芜,市井萧条。

再这样打下去,秦国还能撑多久?灭国之灾仿若一片乌云,沉甸甸地压在头顶,随时可能将秦国吞噬。

“难道真的要继续与魏国死磕到底吗?不…”

嬴渠梁在心底喃喃自语,脸上满是痛苦与挣扎。

“公叔痤在魏国地位尊崇,他的一言一行,魏王都会斟酌考量。若是能利用他……”嬴渠梁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可随即又黯淡下去……

“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