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科技的融合 (第2/4页)

王伟回应道:“好的,李明。但这新技术所需的特殊材料和设备,社区目前没有,资源获取又是一个难题。”

钱老板眼睛一亮,提出:“我们可以与外界进行资源交换。虽然没有货币交易,但我们有智能加工工厂生产的小型智能工具、特色农产品及手工制品。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源交换平台,确保公平透明。”

张鹏思考片刻后说:“想法不错,但需建立完善的资源交换评估体系,用人工智能算法精准评估资源价值,保障社员劳动成果不被低估。”

会议结束后,李明来到教育中心。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年轻社员们全神贯注地聆听。一个小男孩举手提问:“老师,为什么我们要学这么复杂的农业科技知识?传统种地方法不行吗?”

讲师微笑着回答:“小朋友,传统方法有局限性。学习科技知识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让大家吃得更好,还能与外界交换更多资源。比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优良品种,通过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浇水施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李明走上前,轻轻摸了摸小男孩的头:“孩子,知识就是力量。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把社区建设得更好。”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在社区医疗中心,社员们正在接受智能医疗设备的体检。一位老社员感激地对李明说:“李明啊,以前生病总担心没钱治,现在在社区里再也没这顾虑了,你们真好!”李明微笑着回应:“大爷,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希望大家都健康快乐。”

这时张医生走来对李明说:“李社长,医疗中心能有今天不容易,当初建设时设备是个大难题。”

李明问道:“那这些医疗设备是怎么解决的?是智能设备制造厂制造的吗?”

张医生回答:“一部分基础框架和外壳是制造厂按要求做的,核心的智能检测模块和精密传感部件,是退休医疗社员和社区科研社员携手设计研发的。”

李明好奇地追问:“他们是怎么合作的?”

张医生解释道:“医疗社员凭借丰富临床经验提出设备功能需求,比如各种疾病精准检测的数据指标。科研社员则利用技术知识研究电路设计和算法编写来实现这些功能。就像王博士,他以前在科研机构专门研究生物传感技术,他和在大医院工作多年的内科医生李医生经常交流。王博士说:‘李医生,从技术角度,我能提高传感器精度,但不清楚临床对检测速度的要求。’李医生就告诉他:‘看病时检测速度不能太慢,不然会耽误病情诊断。’就这样,双方互相交流,不断调整优化,才制造出这些智能医疗设备。我们还利用量子加密技术保障患者医疗数据安全。”

李明点头称赞:“原来是大家齐心协力攻克了难关。”

李明与张医生的交谈,让他对上午会议中提及的通过与外界合作提升社区能源供应进而提高智能工厂生产效率的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他意识到,社区虽有内部的智慧与力量,但要实现更大的突破,必须积极拓展对外合作的边界。

在新希望社区,阳光洒在智能建筑的金属外壳上,折射出科技的冷峻光芒,与社区内人们温暖的笑容形成鲜明对比。李明深知,社区虽已取得一些成绩,但要在科技浪潮中稳固前行,必须借助外部的智慧力量,突破现有的能源与技术瓶颈。

钱老板和刘涛,这两位社区发展的推动者,肩负着众人的期望,踏上了对外商业洽谈之旅。钱老板,沉稳内敛,眼神中透着商人的精明与睿智,每一个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仿佛能看穿商业世界的重重迷雾。刘涛则热情外向,思维敏捷如电,善于用富有感染力的言辞描绘社区的未来蓝图,总能在与人交流中迅速找到共鸣点。

他们走进那家国内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