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救急不救穷 (第2/2页)
把关系闹僵,都给了他一些帮助。可时间一长,他们发现豪齿就是个无底洞,无论给多少钱都填不满。于是,他们也和老村长一样,选择了拒绝。豪齿对此满心怨恨,对其他规劝他的人也是一脸的不耐烦。他不但不感激之前大家给予他的帮助,反而到处宣扬说这些父母官不够意思,见死不救。他逢人就说坏话,把村里搞得乌烟瘴气。
直到晁钊的出现,让豪齿又看到了 “希望”。晁钊给抚恤时十分痛快,豪齿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长期的 “饭主”。可他没想到,晁钊可不是那种会惯着他的人。
当豪齿伸手要钱时,晁钊果断拒绝,直言道:“想要钱就去给村里做事,别想着不劳而获。” 豪齿还想耍赖,晁钊作势要给他点 “爱的教训”,豪齿看着晁钊严肃的模样,想起那些被教训的乡绅的惨状,心里一哆嗦,赶紧闭上了嘴,灰溜溜地走了。
在汉朝,法律有着明确的规定,对于那些不事生产、游手好闲的人,会处以笞刑,也就是用竹板或棍棒抽打臀部或背部。这种处罚的目的,就是为了惩罚那些妄图不劳而获的人,鼓励人们勤奋劳作。在那个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时代,人口的增长和每个人的辛勤劳动,是族群强盛的关键所在。当时,若是适龄女子不结婚,她的家庭就得缴纳五倍的人头税。这笔罚款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有时候甚至相当于一家人一年的生活开销。到了后世的晋朝,官府对婚姻的干预更加直接,会直接为适龄女子安排婚姻,根本不会给个人太多选择的余地,整个过程冷酷而高效。
因为在那个时代,婚姻早已不是简单的个人私事,而是每个人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官府要确保每个人都能在适婚年龄结婚生子,通过繁衍人口来推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不仅如此,官府还对聘礼和嫁妆的金额进行限制,一旦超出标准上限,就会被判定为违规。
晁钊看着豪齿这副记吃不记打的模样,心中暗自思量:这心穷才是真正的穷,看来要想改变他,改变这村子,光靠物质帮助是没用的,还得从根本上救他的心。
真正的帮助,绝不是无休止地给予金钱和物质,而是要教会对方如何凭借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过度的帮助,有时候不但帮不了人,反而会害了对方,还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