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部分 (第2/4页)

故事,讲起故事来上下千年,把这位小姐逗的非常开心,跟着的丫头更是非常吃惊,自家小姐从不笑脸示人的,没想到对如此一穷酸,居然如此开恩。富家小姐看上了穷书生,故事很简单,但小姐的有钱老爸但并不很开通,而且他一向还不怎看得起读书人,丢下一句话,我就一个女儿,你必须接我产业,于是张晋湘义无反顾从学转到了商。

张晋湘生意的以他读书人的出身和灵活的经营方法,接手老丈人生意后,一直很顺。他老丈人在郴州起家,开始只是做酒楼,郴州是个穷地方,唯楚有才,但也尚武,老人家一直与武林人士有交往,张晋湘则重视和与官场和文人打交道。

张晋湘是个读书人,虽然后来富甲一方,但还是不能弥补这一缺憾,因此他能做的就是亲近学子文人,只要有可能都会支助那些文人,不管是乡学还是书院,张晋湘都是不遗余力。这不只是为他博得了个好名声,也确确实实打好了与各级官场老爷们的关系。元代长沙称天临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潭州,到洪武五年(1372),又改为长沙府,明朝第一位长沙知府是浙江人滕楫,滕楫在长沙六年,这六年里,长沙讼简赋均,民安盗息,一派繁荣气象。洪武六年,张晋湘的潇湘记进长沙府,张一贯的支持办学得到了长沙第二位行政长官的常识,同知甄谊,此人官位仅次于滕楫,这位仁兄别的事没多做,但“勤劝课,兴学校”可是载入史册的,他这个劝学兴学就有张晋湘作为乡绅商贾的支持。此后张晋湘的生意扩大到整个湖广布政司辖下的湖南湖北。张晋湘的潇湘记不管是酒楼还是客栈都有特别针对文人学子的服务项目,生员饭和文缘房,类似于后世的盒饭套餐,经济旅馆。为赶考的学生还特别设有静雅轩,隔音效果好的房间和包间,适合学习之用。更重要是,只要赴考学子,哪怕是身无分文,潇湘记都会供应简单伙食,每年潇湘记还会拿出银两赠于家贫无以为计的学子,这更是得到当地官员的表彰。

明朝一般小老百姓是不大会出门和在饭店吃饭,张晋湘旗下产业的客户,除了生意人和当官的不提,就是赴考的学子,行侠或是做无本买卖的武林人士。潇湘记的静雅轩本来是为赶考学生设计,方面他们学习交流,没想到,这个静雅轩,在酒店的特别受特殊目的人士欢迎,后来潇湘记又不得不特别设计了一些高档精美的厢房包间,“听涛”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且不特别对外,只通过口碑传递信息,且这种厢房价格不菲,光一个门钱就要纹银二十两,一餐下来,花三四百两是很正常的,这“听涛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限时,随便你吃到几点,谈到几时,总会有一个特别的小二专人在门外候着,且不站门口,而是在对面五步之处,盯着听涛厢门,从开门那一刹那,到里面的人探出头来,这小二马上要过去附耳听吩咐。这种特别的服务也使得潇湘记和特别人士的关系一直不错。

潇湘记另一个关键人物是潭王朱梓,潭王朱梓为朱元璋第八子,洪武三年(1370)封王,就藩长沙倒是在洪武十八年(1385)。潭王朱梓是个喜文的王爷,常召集王府儒臣饮酒赋诗,并且亲自做品判。朱梓另一个特点是不拘小节,经常一人易服游玩,行迹遍布长沙府。长沙府潇湘记的“听涛居”长年为潭王所包,王动坐过的张晋湘那艘船,也是潭王和一帮文人酒会另一聚点。至此,潇湘记在不只是在湖广一带稳做老大,慢慢把分行开到江浙,由于潭王的关系,潇湘记一路顺风顺水。张晋湘的老丈人是个商人,但他更出色的是他的嗅觉。元末,蒙古人制下汉族少有出头之人,其后湖南红巾之乱,湖南一直处在动荡中,但他老丈人硬是把生意做的红红火火。潇湘记进江浙后,老人家就再三告诫张晋湘要注意保持和潭王的距离,毕竟老朱才是真正的老大。于是张晋湘开始结交各路王爷,当潇湘记进入河北的时候,张晋湘结交了谷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