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 (第2/4页)
沙府的,但张晋湘决定要变革,他们都留到了正月底,帮着王动完善这个培训推广的方案,做的更细些能。三月三,在湖广蛮族是个很热闹的节目,慢慢汉人也跟着一起热闹了起来,潇湘记把三月三字为潇湘堂挂牌的日子,至此后,先是湖广,然后整个大明朝潇湘记的伙计,厨师都要到长沙府接受培训。所以王动也定在三月三之前要把湖广路走一下。不能全部走到,但大的州府一定要去看一下。
三湘商行,王动其实已经想好了几个东西,制衣被和制酒。时值冬天,因为制箭的原故,张浩那收了不少鸭毛鹅毛,王动看着制箭只是用羽的一段,别的浪费了,灵光一闪,就想到了制羽绒被,然后又试制,张浩第一个试用,果然好用,张浩马上就想到了还可以用来制衣。明朝有钱人家穿皮衣的也有,但不多,主要是那时兽皮的加工工艺还不行,不可能把常服都用兽皮来做,而且太祖这个牛人早早的不只是规定不同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还规定了,衣服的质料。可惜的是,这会已经是正月了,真要是这羽绒制品大量生产,天气已经转暖。制酒就不用多说了,王动去上海出差的时候,在上博看过出土的蒸馏器,东汉时期已经有了蒸馏的技术,只是没有在造酒业上应用,大量喝的还是低度酒。王动已经试过一回用甜米酒来提纯酒了,但问题是,造酒本来就费粮食,高度酒更费。还有一对矛盾,战时朝庭一定要节制酒的生产和销售,但王动马上想的是酒精消毒不知这时在大明朝有没被推广,这样一来,卖酒精给兵部但也会是个好生意。这两个生意可以用到柳老板绣坊或以用的蒋老板的米行,想来他们都不会反对,余下的还就只有做瓷器的高老板,做铜匠胡大和珠宝商周龙,漕帮只要生产一起,用的地方非常之多。从瓷器想到了生产玻璃,王动可是个理科生,中学时物理和化学可都是参加过市级竞赛的,他这会只记得玻璃生产原料是石英、纯碱、长石及石灰石,别的没概念了,不过有高老板在,手下应该有些工匠,多试几次问题不大。
正月过后几位大老板又聚到了一起,这次是商量管事会的人选,王动不用多说一定是又是那个大掌柜,主事的管事,其他五个管事,柳老板那出了一个,周龙那出了一个管帐过来了,张科算一个,胡大手底下没什么人,他对这些本来没什么兴趣的,但听说下南洋,他想了下,也参加了,他只是做个股东,其他的不参预。窑场高老板推荐一个,米行推出了一个。阮家,钱家和高家也话了,也参加,考虑人手的问题,他们不派人参与,私下里,他们觉得纵横制器实在,已经有产品了,只等兵部单子一下就收银子了。
几日后,又一个聚会,这次不同的是,做到一起的都是年青人了。柳老板那出的是个女的,是她小妹,年龄约三十了,她是个寡妇,娘家是个读书人家,说她克夫,赶了回来,也没管柳老板家有多少钱,她回来后改回了原来的柳姓,大家都喊她柳姑娘。周龙那派过来的是他的老婆那边的一个年青人,米行的蒋老板出的人是他另一个儿子,蒋老板有两儿子,在益阳那老大叫蒋文,这次参与三湘商行的是老二,蒋武。周龙的那个表亲本来就是个帐房,周龙让他过来也就是想让他去处理帐为方面的事情的,这个人年龄比王动大些,二七,名方谷。张科,不用多说了,帮着王动去搞新的花样,柳姑娘一个姑娘家,王动让她自己选,结果,她实在,以绣坊她只帮着管买货的,到这也就负责采购了,高老板的侄儿高天雄,以前是跟着他跑官府跑京城的,这些怎么卖的事就交给他了。最后就是那个蒋文了,王动本来奇怪,蒋的米行,三个大米仓库有一个是外姓的掌柜在管着,蒋老板自己不是还有一个儿子吗,后来一问才知,两个儿子自小在米仓里泡大的,老二是烦了腻了,天天闻着米的味道人不舒服,蒋老板也没办法,就让老二跟着他到处跑应酬,既然如此,人事就交给他了。这样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