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 (第2/4页)
施氏,即是大明朝的宣慰司使又在爪哇王那弄了个什么职位,永乐觉得不顺;暹罗,满剌加这个小弟弟还在说暹罗的侵略性,而暹罗与真腊又一直磨擦不断;锡兰山的佛牙如今是在大明朝京城的寺庙里供着了,但锡兰山这个西洋路途中的硬石头,是去磨磨圆,还是搬开算了;古里,古里已经是大明朝走到最西洋的地方了,那块大陆上到底在生着什么样的演义,朱棣也是很有兴趣。郑和献上的地图,已经很明显的把印度大陆与西天诸国连在一些了,而在西天的贴木尔,不可一世的瘸子贴木尔已经去逝了,他的儿子也把明朝的使臣送了回来,感觉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如果印度大陆能有大明朝的势力,估计,贴木尔的子孙再想与明朝起兵戈,怕是没那么容易了吧。
以上种种都是永乐皇帝交待姚广孝的,永乐要塑造一个天可汗的形象,一个万世帝王的形象,他需要有稳定的南方。
姚广孝叹了口气,不容易呀,看着那些番帮使臣在中国的吃相,那简单就是一个蝗虫队,有些一点王家的礼仪都不懂不会,还要叫嚣与大明朝共荣辱同进退,凭什么?而且对于番邦的这种有奶便是娘的外交传统,姚大人太清楚了。
米兰长乐算是轻松多了,王动的家人中,她只要面对刘秀珠就行了,而刘女侠又是个江湖儿女,不在乎礼仪礼节,所以两姐妹处的还不错。米兰的中文水平见长,而王动的爪哇话,没啥动静。济州岛的李在城和对马岛的宗贞茂到达夷洲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初了。
夷洲的船接他们过来,船从淡水河直接驶入,李在城和宗贞茂都没有想到淡水河上这会有那么多船,白帆如织,桅直如林,驶入到港口的时候,李在城和宗贞茂开眼了,两岸码头长有十里,船入港,信号旗飞舞,两人的橹船,飞穿如梭,把大船引到泊位处。从岸边到河中央,两边都叠了五层船,河中间的航道泾渭分明,四条船并行的宽度。
码头上的泊位排的很密,船全靠在了一起。新进的船排着已经泊好的船停下,然后马上有人搭活的台阶过来,把船舷到甲板连个斜面,这面上下货走人都方便,贴着码头的船与岸相连的是个可移动的车梯,这个车梯就象是个跳板一样搭到岸上,眨眼间,那新泊的船便与码头连成一体了。
王厉和管峻在这里等着两位外国朋友,这两人都不是空手来的,李在城带来了马,宗贞茂带来了人。在这里,他们静静的等候着传说中的人物——王动的到来。
………【第十三节 谋画九州】………
如果说大明朝还有谁对枪炮最热心,那一定是王动,他排第一之后,才能轮到枪炮司的那些同人,王动明的暗的在使劲曾经让很多人很奇怪,出图纸提技术建议以外,还从各处弄匠师到枪炮司,只要在京城的时候,一定会参加新枪炮的试射研制。正是他的热心,整个江心洲可以划入他的一亩三分地里。而且他懂搞宣传,只要一点小成绩马上就要汇报表演之类的,弄的江心洲上做事的人收入都不错,自然大家对王动都是感激的很。
焦玉是其中最最重要的一环,正是由于他,在王动不在的时候,很多秘密的图纸都被复制了出来。这是当初焦玉与五动商量好的,作为一个枪炮痴,焦玉在王动的鼓动下,坚定一个观念。人可以不存,枪炮不能不存,枪炮要存,技术不能不存,技术要存,那推图纸。
淡水城没有城墙,而在淡水河的入海口处,很多炮台已经开始修筑了,这些藏匿在丛林中炮台。夷洲的枪炮制造的产量不大,但与一直与大明朝保持同步,那边有什么新的成果,这边马上就能造出来。岸基炮已经是长三丈重五千斤。
宗贞茂没有想到王动这么年青,也没有想到王动的野心那么大。
“若得龙城助力,宗岛主几日可以取下台岐(西海道十一国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