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选择听命 (第3/3页)
上标注的红色圆圈,心里莫名的有些恐惧。毕竟这么久以来,从没有和魏军的正规军主力部队战斗过。遇到的大部分都是魏军的地方军,就那一小部分魏军正规军的战斗力,就让他心生畏惧。
就自己练的兵是什么样子,自己心里可是最清楚了。也就是比魏军地方军强这么一点,要是遇到成建制的正规军,恐怕只有挨揍的份。
跟着武龙混了这些日子,杨玄对他的观感挺好的,不记仇还很讲义气。不过杨玄作为一个标准的利己主义者,并不觉得对他有什么忠诚度可言。
紧接着杨玄又把自己手下的人来了个分门别类,最后发现自己真正相信的好像没有几个人。只希望自己费尽心血打造的亲卫队,能够在关键的时候护住自己。
……
雍州,秦岭山脉分支,熊耳山脉砼山,盖吴主力所属营寨。
营寨修建在险峻的两座山峰中间的凹槽处,墙体主要是用砖石和少量木材垒建而成。外观呈桶状,高约两丈,墙头各种防守器材一应俱全。营寨内现在共有兵两万余,马匹辎重,民夫若干。主寨附近还有八个卫星子寨,不过如今都被魏军攻克了。
营寨外,魏军昼夜不停,轮番进攻。城头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尸首,魏军在进攻时甚至可以用尸首来固定梯子(因为营寨修筑在半山腰,大型攻城器械无法使用,只能使用最原始的木梯)。
魏军负责进攻事宜的主将陆俟认为强攻伤亡太大,根据前面攻克营寨的贼军存粮来看,贼军应该存粮不多。于是陆俟向魏帝拓跋焘请示,是不是可以围而不攻,断其粮道,迫使贼军突围。然后与其进行野战,屯秦,雍,凉三州兵力对其进行围堵,防止贼首逃遁。
陆俟的眼光可谓毒辣,一眼就看出了义军的薄弱之处。于是魏帝下令三州都督陈兵洛水,把盖吴的后路都给堵了起来。盖吴四面被围,手下的兵力虽然还有数万,不过粮草尽绝,士气低落。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义军的失败已成定局,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罢了。
盖吴不停的向自己的附庸部队传递命令,希望集结自己所有的力量与魏军进行最后的决战。同时向南面刘宋连派十三次求援信使,可惜皆是泥牛入海,了无音讯。
在绝望的情绪充斥了盖吴的全身之后,他下达了向西突围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