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路莫测 (第2/3页)

个说了些什么就慌忙站起身丢下包袱就想跑。

组织好措辞,杨忠矩追到火边急忙大声开口“二位莫慌,我不是坏人,只是借个火烤点东西吃。”

那两个少年闻言没有立刻停下,又跑出去了十几步。可能是为了遗留在火堆旁的包袱,他们在远处互相交流了一下。看我没有追的意思,已经一屁股坐在了火边。最终还是一咬牙,一步一停的往这边走来。

杨忠矩把两个少年的包袱放到自己旁边,从旁边柴禾堆里拣了几根添进火里。从怀里自顾自的掏出那只小雀,去掉零碎,串在树枝上放在火上烤。悄悄打量那两个少年,其中一个壮着胆子到了火边,一抱手害怕的说道“这位大哥,咱们都是汉人,万望给一条生路走,把包袱还给我兄弟二人。”

“我想与你们两兄弟一起结伴而行不知可否。”杨忠矩试探着问了一下接着不等他回答便又说道“放心,你都说了。大家都是汉人,我如果是坏人,不会现在出来。尾随你们等到晚上,你们还有机会跑吗?放宽心,坐下再说。”

另一个少年这时走了过来,“此时不比平常太平年景,实在是不得不小心。大哥别见怪。”杨忠矩看着他们谨慎的样子,把包袱扔给了他们。

“这回可放心了吧?请坐。”

两人磨磨蹭蹭的坐下,杨忠矩捡起他们丢下的干粮饼子,吹掉上面的灰。

“不介意的话,我用半只鸟换你们这两块饼子怎么样?”

拿着包袱的两人放心了许多,又从包里拿出了两块饼子,听到我说话稍大一点的那个忙回道“大家都是出门在外,相互扶持是应该的,别说换了大哥拿去吃便是。”说话间一脸真诚,看不出有一点虚假。

杨忠矩想到昨天刚看到人性最险恶一面,没有完全相信。当前最主要的是知道自己在什么年代,身处什么位置。横刀还是放在了自己随时可以拿到的地方。

“我只记得自己叫杨忠矩,”说着指了指头上的伤,“其他的实在是记不得了。未请教尊姓大名。”

接着说道“不知现在朝廷是什么年号,我们又处在什么地界?你们从什么地方过来的。”

“小子李忠今年十七,这是我胞弟李义和我同岁。现在国号是燕,咱们在上谷郡境内。”解释让杨忠矩云里雾里。

看着杨忠矩不再搭话,少年也沉默下来。直到看着小雀和饼子发出阵阵香味,杨忠矩用刀切了一半递给兄弟俩。

“小兄弟别拘谨,相逢就是缘分,来,别客气。”

李忠接过,道了一声谢,和兄弟分了吃食便狼吞虎咽起来。杨忠矩想着,自己一个黑户,就算逃到代郡也没有经济来源。说不定被当成奸细抓起来一刀剁了,还是问清楚点好。

“李忠兄弟,不知你们到了代郡怎么过活,朝廷会给安排吗?如今我连户籍在何处都不知道,如何安身立命,还请教我。”

“不敢言教,杨大哥要是实在想不起来曾经的身份,不如重新入户籍吧,一个白籍是可以办的。咱们过去朝廷会有人安排我们入籍的,找个大户人家当个小厮也好过这样颠沛流离。杨大哥这身板,完全可以去征一手护院。怎么也少不了一口吃的。杨大哥你这刀也不像是军中制式横刀,衣着像是商队护卫,也许去代郡打听一番便能知道身世了。”李忠侃侃而谈,弟弟李义在旁边不言不语,像是在思考什么。

“你们二人呢,怎么打算的,听你说话也是读过书的读书人。可是去代郡投亲?”

“只是识了几个字而已,不敢称读书人。我们小家小户的,哪里有这么远的亲戚。去代郡找个茶楼酒馆当个端茶倒水的伙计先落了户再说吧,不知道家人现在到了何处。”李忠李义二人一脸悲伤。

杨忠矩看了下日头“称天色还早,不如我们结伴而行继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