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 (第2/5页)
纷纷对准浮山,但即便是贮水山要塞(俾斯麦要塞)上的4门克虏伯280毫米和2门210毫米加农重炮也因为弹道直被矮峰挡住,而其它口径的野战炮和过山炮因为射程达不到,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浮山上又升腾起两团浓烟。
轰轰。。。。。。两枚240炮弹再次落在了太平山要塞东炮台前,这次虽没威胁到钢盔帽,但猛烈地爆炸还是震得大家人仰马翻七荤八素。“这可不行!他们是榴弹炮,可以过山开火。。。。。。快联络指挥部,让重炮群试试能不能打到他们。”秦章书反应最快,立刻想到了部署在北面铁路沿线的重炮群。
其实不用他提醒,部署在白沙河胶济铁路大桥沿线的机动炮团已经飞速行动起来。
临时铺设的重轨如同一道弯月从胶济铁路主干线延伸而出,标有“铁甲先锋”字样的02号装甲列车四周士兵正在飞快放下驻锄,四门仿造k16的震雷14式150远程加农炮一点点竖起炮管,黑褐色的炮管在雨丝中格外醒目。更远处隐蔽炮位内四门同款拖拽型也同步扬起狰狞的炮口。散布在其它地方的24门战锤14式乙型105远程压制加农炮也飞速抬起,整个机动重炮团都如同被踩到了尾巴的毒蛇般吐出信子。
姜泰和韩麟春急急忙忙跑来时。通讯兵已经接通了所有炮位举起了电话机,测距手也爬上火车车顶双手托起德国短炮兵测距仪开始计算距离和角度,风速仪、双脚瞄准镜、还有八倍蔡司望远镜等等全部都开始工作。
姜泰是国防军资格最老的炮兵军官了,甚至说是国防军炮兵之父也不过分,北伐之前他和蔡德懋,周福堂等二十余位炮兵军官前往德国短期深造了一年,年初才回国继续出任炮兵司令兼机动炮兵旅旅长。机动炮兵旅下设两个炮兵团,除了一辆装甲列车外还各有4门同款震雷14式拖拽远程加农炮。2个营战锤14式乙型105远程加农炮和1个营的150德造榴弹炮。
如此强劲炮兵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所以只有他能很确定莱阳不会失败,因为当步兵有强力炮兵做后盾时,想要打败就必须集合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兵力。目前云集在山东和奉天的重炮总数已经占到了国防军的七成,可以说炮兵这回是倾尽了全力,但山东日军本身就因为经济、运输等等原因数量不足。所以只要103师能挡住三板斧就可以逆转。
韩麟春是北伐后加入国防军的新一代炮兵军官,他在日本陆士留学时学的就是炮科,本身又喜欢钻研武器装备,所以头次见到机动炮兵团的装备后差点没瞪出眼珠子,别的不说,光是一个这样的团就要耗资1300万之巨!还不算炮弹。。。。。。不统一控制全国财政资源的话国内恐怕没一个势力装备的起。…;
韩麟春熟悉炮兵,业务精湛,很快就成为了姜泰的左膀右臂,冲入指挥车厢后首先问的也是他:“炮击诸元计算出来了吗?”
“已经出来了。”韩麟春一开始对国防军先是被杨秋调教。又去德国受训完全西化的指挥术语很难适应,直到姜泰回来后开办炮兵进修班才逐渐懂了意思。立刻在地图上标出浮山这个日军新炮兵阵地说道:“距离15公里。。。。。。位于浮山东面420高地低洼处,大致分辨有2门240攻城重炮和3门38式150榴弹炮,目前从青岛方向的重炮射角都被前面410高地挡住无法触及,我们这边过去也有三米左右的落差,地面上只能看到炮口焰和烟团。”
姜泰皱皱眉,这回出来他本来还想好好让日军见识见识什么叫重炮压制,可来后才发现青岛山地众多,除了弹道弯曲的榴弹炮和迫击炮外。自己手里的重炮很难发挥出优势。只有在之前反复争夺高地时支援过步兵几次。不过他也不气馁,这回日军把重炮部署在山顶。。。。。机会终于来了!
问道:“有计划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