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部分 (第3/5页)
两个选择,要么承认我,要么。。。。。来打败我!
但就在全世界军事家们纷纷捧着阿瓦士战报张大嘴巴时。身处北京的杨秋却已经开始总结战役得失。
首先,阿瓦士战役的作战区域全在海边,即使最远的阿瓦士距离海岸线也只有90多公里。要知道,光是重巡洋舰上的210毫米舰炮射程就高达27公里!而且苏军根本没有任何的海防和制空权。在技术、装备、战术和人员素质上全面占优的情况下,实际每天推进只有30公里不到点。考虑到其中有登陆环节,所以基本和闪电战平均每天50到60公里的推进速度相当,并不能说超出。
造成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后勤限制!
因为有充足的石油保证,所以波斯湾集团军是目前各军中汽车装备率最高的集团军,拥有1。5万辆卡车和半履带车,平均每十四人一辆车。但由于需要横跨波斯湾和伊朗的道路等问题,预想中的全机械化后勤还是白日做梦。所以,从整体数据看,国防军已经具备德国式闪电战的能力,但要说超出恐怕还不能立刻下结论。远征作战中的后勤保障,依然决定着国防军能走多远。岳鹏在详细分析完全部战报后,更是第一时间增调10万匹畜力前往西北待用,还答应将俘获的1。3万匹战马全部留给白崇禧,并授意他购买更多的骆驼和马匹待用。
唯一真正出彩,并打出超越世界水平的依然是空中力量。光是空军和海航,在总计107个小时的主要战斗中,就出动11829架次,投掷弹药14194吨,光是死于各类轰炸的苏军总人数就超过2。1万。普通人肯定不懂这串数字的含义,甚至目前的军事家们也不懂,只有杨秋清楚,这串数字意味着在总计动用954架战机的情况下,平均每天每架飞机要出击3。1次,每次投掷1。2吨弹药。出击频率是欧战时期的三倍,弹药投掷量十二倍!强度是历史上巴巴罗萨行动前两周的1。7倍!
这就是杨秋耗时二十年,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工业,依靠资料机主攻航空的成果!但这个成果只能说中国达到了世界一流,还不能保证独领风骚,因为历史上此刻的美国已经完成著名的r2800双黄蜂发动机的试车,这款拥有2000马力的风冷发动机,正是美国称霸二战天空的主力。相信分析完阿瓦士战役后,美国一定会抓紧时间将发动机和飞机结合起来。
最后的问题还是后勤。十四万人,四天的作战中就消耗包括弹药油料在内总计6。3万吨物资!如果不是油田和炼油厂就在胡富夫。光22舰队加满一次油,就足够后勤部门集体抓狂了。至于缴获,除粮食和汽油等东西外,绝大多数弹药都和国防军制式不相符。
不过这倒是解决了帮伊朗组建5个陆军师,以及亚盟联军装备的问题。
阿瓦士战役不仅让中国国防军在伊朗站稳脚跟,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就在蒋方震大笑从此要被放在显微镜下时,欧罗巴大陆另一场比阿瓦士大数倍的闪电战,夺走了全部眼球。
在苏军被中国拖住,英国提早沦陷东南亚后又深陷波斯湾后。希特勒敏锐地抓住这一国际政治破局,让里宾特洛甫与8月11日向英国政府下达波兰问题最后通牒。里宾特洛甫的十六项要求让英国大使内维尔汉德逊措手不及,等到禀报唐宁街并要求将文件副本转交波兰政府时,遭里宾特洛甫的拒绝。虽然波兰驻德国大使竭尽全力,试图阻止战争爆发,但所有努力终于在第二天全部毁灭。
8月12日凌晨,德军南方集团军、北方集团军总计44个师,其中7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4个摩步师,共计88将士在1900多架战机、2800辆坦克,在龙德施泰特和冯…博克正式率领越过国境线。虽然波军早已做出防御计划,但和阿瓦士战役一样。在全新的空地协同战术面前,战术思想僵化的波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