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官制改革 (第1/2页)

经过这么猛烈的清扫,朝廷中的官员无论是京城的,还是地方的能够幸免的官员不足一半。

有一半人都是朱来坎从系统中兑换出来顶上去的,朱来坎对大明的掌控可以说到达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军队方面几乎百分之百被朱来坎所掌控,皇权集中到达了顶峰,无人可以违背朱来坎的意志。

现在实行税制改革已经没有任何的阻力,阻碍的人都被清理完了。

整个大明土地被收回六成,还有着两成土地在没有被清理的士绅地主手中,两成在底层平民手中。

那些没有被清算的士绅地主见到朝廷如此粗暴的清算士绅阶层,他们心中也是慌得不行,有为了自保,便把手中的土地低价卖给朝廷,免得拿在手里那是烫手山芋,招灾惹祸。

有的甚至萌生了逃离大明的想法,只是不敢付出行动,害怕被朝廷误会,只能等待这个风头过去,在做打算。

因此这段时间最忙的就是严腾和魏来贺他们带领人员,处理好北平岛,回到本岛,都没有休息的机会就得跟着韩麟后面,军队一个一个省份的收复失地,处理好士绅地主,他们便立马进入普查土地田产。

不仅要登记收回的土地,还要处理剩下地主卖出的土地,这么多的田亩需要登记,然后还需要把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些人都忙得晕头转向的,脚不沾地的。

忙活了一年多,终于是把收回的土地全部给分配下去。

在分配土地的过程也顺便做了一个人口普查,现在大明总人口剩下七千六百三十七万人,北方五省总人口接近三千七百万人口,接近总人口的一半,可见北方人口密度比其他地方高多了。

中部高原那么多省份,也只有三千来万人口,三大岛加起来也只有一千多万,东南山脉中还有着一百万不到的人口。

其他小岛的人口都不多,加起来都没有一百万人口。

北方五省确实是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没有中部那么低的纬度,天气没有那么炎热,适合人类生存,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确实适合农作物生长。

而且北部是大陆迁移的第一站,很长时间中南群岛上的经济中心,中部高原是经过了上千的开发才开辟出来,人口才慢慢转移到中部高原地区。

……

平定大明全境民乱后,朱来坎已经没有掣肘,开始大跨步的进行官员制度的调整,首先考虑到后面要进行全面工业化的问题,中央的部门进行更加细化。

以前的内阁六部制,已经不再适合后面的发展,朱来坎成立了更多的部门。

教育部是最先成立的部门,要在大明境内推行新的教育方式,自古以来朝廷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后备官员的,现在要实现工业化,就需要培养各种方面的人才。

同时也成立更多的高等学校,教授近代科学知识。

在京城成立了两所高等学校,一所是京城大学,一所是京城工业大学。

京城大学属于综合性的大学,有理工科的各种机械专业,物理化学等。

也有文科的,像管理、会计经济学等专业。

京城工业大学便是专门培养理工科方向,旨在培养更多的人才。

其他省份的高等院校后续也会陆续开办。

教育部胡国杰做为教育部部长,两所高等学校也是在他亲力亲为下筹办起来的。

至于两所高等学校的师资力量都是朱来坎从系统中兑换出来的,没办法现在一切都是在起步阶段,都需要从系统中兑换,好在朱来坎钱多,兑换这些人也花费不了多少钱。

同时还成立了一所军事大学,专门培养军事人才,这所军事大学有培养陆军基层人才的专业,也有培养海军人员的专业,以后的战争也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