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新的征途 (第1/2页)

随着时间推移,秦良玉手下十万土司兵,也露出了爪牙,有了存在感,这下子,多铎吓得再也不敢动了,急急忙忙加强金陵城防,派驻大军囤积于九江,金陵一线,与蜀军形成对峙。

沿海地区,则以杭州苏州为界,日夜提防着兴武朝的大军。

西线,尚可喜,吴三桂汇合后跟马万年的水军相遇,一场恶战后,被高一功和李来亨打败,尚可喜战死,吴三桂投降后被马万年押送到重庆,打入大牢。

北京调来济尔哈朗和代善的一个儿子,作为支援,红衣大炮也运到了金陵城头。

兴武元年,顺治三年 ,公元1646年十月,这年的冬天来的特别早,天寒地冻。

不过,比之崇祯十三年,这一年虽然天气也冷,所幸没有瘟疫爆发,当年的粮食也没有像崇祯十三年一样颗粒无收。

但是,江北的百姓却过的更加悲惨,经由大运河漕运的粮船比往年少了很多很多。

这是因为,为了打击北方顺治朝的经济发展,兴武朝直接封锁了南方粮食的北方运输通道。

包括盐,铁等重要物资也严格封锁,为了活命,清朝统治者开始了残酷的横征暴敛!

北方地区十室九空,赤地千里,饿殍遍野。而清庭的横征暴敛更进一步加剧了平民的负担。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陆续不断的发生了农民起义。

而一则更加骇人听闻的消息正逐步蔓延,剃发易服令开始推行了!所有满清治下的百姓们,都必须剃掉头发,只留一部分,用来编辫子,穿用数千年的汉式衣衫一律改成满式!

这则消息犹如一颗核弹,在华夏大地上轰然炸响。消息传到江南,传到西蜀,兴武朝一片哗然,皇明日报连续登载各类口诛笔伐的文章,不下数千篇幅。

北地之民,纷纷起义,愤怒的火焰几成燎原之势!

而清庭唯一的应对办法就是镇压和屠戮。

李自成的部队在马万年的协助下攻下荆州和襄阳,消息一经传出,北方民众纷纷响应顺军号召,揭竿而起,杀掉清朝派遣的官员,收复了河南西部,陕西全境,西安,洛阳等重镇。兵锋直指河南,安徽两省。

一些农民抗清组织纷纷投靠顺军,例如陕北红花会,大部分由江湖人组成,这个组织劫富济贫,除暴安良,替天行道,在民间颇有美誉。

西安以北的大片地区迅速被顺军收复。按照协议,兴武帝将甘,陕,晋三大行省划归大顺军治下,并敕封李自成为大顺王!

诏令一出,天下震动,赞誉者有之,破口大骂的有之,毕竟李自成可是一手造成了崇祯朝廷的覆灭,朱常淓封李自成为顺王实属数典忘祖,大逆不道!

唐王朱聿建甚至发动文人,写文章抨击兴武朝廷,鼓动支持者要西进四川,清君侧。

当然,朱聿建等人也就过过嘴瘾,对兵强马壮的西蜀来说,纯粹就当他是个屁,悄悄放了便罢。

面对李自成的顺军,北京当然也没闲着,当即又派了三位铁帽子王,带着三万满汉大军,征讨李自成,借口杀贼,一并将兴武朝贬低为乱臣贼子。

天下汹汹,眼见清庭派兵攻打李自成,兴武帝当即划拨粮食五万旦,充实顺军的后勤保障,并责令马万年,率军东下,与董彦部作势围攻金陵,威胁安徽,河南两省。

多铎,济尔哈朗皆是严阵以待,连续发出求援的折子。如此一来,摄政王多尔衮不得不顾及金陵的安危,又缓解了李自成的军事压力。

兴武朝之所以如此善待李自成,实际上是有原因的,表面上李自成拥有北方大片土地,实际上他早已向兴武帝称臣,李自成全部家眷已经送到了重庆,要不然,这五万旦粮食是不可能给他。

自打李自成渡江南下,落入董彦势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