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陶王妃除奸祭灵 宋太祖发兵征南 (第3/7页)

了仇了。”陶三春点头应允。

简短截说,赵匡胤立刻传下旨意,韩素梅悬梁自缢,把韩龙押到荒郊野外,砍下人头,为郑子明报了仇。赵匡胤派赵普、高怀德将汝南王尸体送回府,放在灵棚内,文武皆悲,吊祭三日,工部侍郎在京城外选好福寿山坟地,打好井子。出殡这天,给郑子明换上冕旒冠、五龙袍。废朝二日,素服发丧。赵匡胤带群臣把棺椁送到福寿山坟地埋葬,又赠给陶三春布缎百匹,葬费尽由官府拨给。

诸事完毕,陶三春命家人在坟地旁盖三间茅屋,收拾个把式场子。叫儿子郑印守孝三年。

百日之后,赵匡胤叫陶三春搬进官中寿康宫,陶三春不肯,仍住在汝南王府。

几个月后的一天,家将报信,说少王爷郑印失踪,有人留下一封书信。陶王妃看完这封信,又急又上火,派人四处寻找,也没找到郑印的踪迹。陶三春大病一场,看着那封信难过,心灰意冷:丈夫死,孩子失踪。从那之后,闭上府门,与世隔绝,告诉家人,谁也不见,不久去娘家陶然口。信上写的什么,后文自有交待。将来赵匡胤被困寿州,陶三春挂帅,寿州解围,二次出世,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那赵匡胤,想起郑子明之死和贬走苗光义的事,越想越窝火,越想自己做得越不对,损失了一文一武两员将。郑王死了,已无法挽救,得把苗光义请回,官复原职。

派人一请,原来,苗光义被贬之后,到府里拿些衣物、盘资,当天离家,一去不复返。苗光义看破红尘,进山修道去了。

赵匡胤一股急火,病得卧床不起,一连两三个月,身体才恢复康宁。

单说这一天早朝,文武大臣参王拜驾已毕,有殿头官进来启奏:“万岁,下面有南唐使臣求见。”

赵匡胤想:南唐主是唐哀帝时封的,当时的封主是李存勖。割让疆土叫李存勖独立为王。定都在金陵,疆土在江淮之间,李存勖死了,传给李璟。当初自己保周主柴荣时,带兵打过李璟,李璟愿意归大周所管。自从我继位改国号“大宋”,南唐主没有来朝贡,今天派使者,有什么事?问问就知道了:“宣南唐使者上殿。”

“是!”殿头官站在九龙口冲下说道:“万岁有旨,南唐使者上殿!”

下边有人高喊,声音洪亮:“遵旨。”由殿下走来一人,此人二十多岁,中等身材,头戴范阳毡帽,翻边卷沿儿,身穿银灰色大氅,腰系紫色丝绦,银灰色中衣,足登薄底青缎快靴,往脸上看,四方大脸,浓眉阔目,颌下微须,看去精明强干。

赵匡胤想:这员武将一表人材,怎么有点眼熟,在哪见过?一时想不起来。南唐使者离龙书案不远,止住脚步,正正冠,抖一抖袍服,撩衣跪倒:“大宋武德皇帝在上,南唐使臣刘孝奉命下书,请武德君主御览。”

内侍将表章拿过来,铺在龙书案上,用四个金狮子押住四角,赵匡胤低头一看,上写:“南唐奉书,致宋主赵匡胤。我南唐历受中原兵灾,无奈割城池、献金帛,屈辱于周。今宋朝君主,乃不义之徒,欺孤凌寡,篡位夺权,得周主盟侄天下,万人唾弃,骂名千载,不够人王帝主。我南唐君正臣贤,国富民安,现已兵精粮足,国威大振,要兴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即日兴兵,收回封土。古云:天下乃仁人之天下,有德居之,无德失之;有道伐无道,无德让有德。唐王乃应运真主,为了顺天应人,兴唐灭宋,统一南北。识时务者,速纳降书,唐主为君,宋主为臣,划地封疆,免遭涂炭,不听良言,吾大唐要发倾国之兵,杀奔宋都,打到汴梁,将玉石俱焚,踏为齑粉。”下边写南唐王李煜,齐年压月盖着玉玺大印。

赵匡胤看罢,气得拍案大骂:“李煜小儿,你算什么真主?你荒淫酒色,只会舞文弄墨,敢动我大宋!想当初,你爹濠王李璟野心勃勃,不服天朝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