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洪武十一年十二月 (第1/3页)
人物介绍: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出身贫寒,历经磨难建立大明王朝。性格坚毅、果断,极具政治谋略,一心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统治,对威胁统治的势力毫不留情。
汪广阳:中书右丞相,为人谨慎,在官场中一直试图平衡各方势力,但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逐渐力不从心。
胡惟庸:中书丞相,野心勃勃,专权跋扈,结党营私,妄图掌控朝政大权,与朱元璋的皇权产生激烈冲突。
刘伯温:明朝开国元勋,足智多谋,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深受朱元璋信任,但因功高震主,逐渐淡出朝堂核心,仍心系国家,对朝中局势有着深刻洞察。
马皇后:朱元璋的结发妻子,贤良淑德,温柔善良,深知朱元璋的心思,时常在朱元璋冲动之时加以劝解,关心朝中大臣,在后宫与前朝都有着极高的威望。
徐达:明朝开国军事统帅,与朱元璋情谊深厚,为明朝的建立和稳定立下赫赫战功,手握重兵,却忠心耿耿,为人正直豪爽。
李善长:明朝开国丞相,朱元璋的重要谋士,善于处理政务,为明朝初期的制度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但后期因与胡惟庸关系密切,陷入政治风波。
宋濂:明初着名文学家、史学家,被朱元璋尊为“五经”师,负责教育太子朱标,为人正直,学问渊博,对朝中政治斗争持谨慎态度。
第一幕:暗流涌动
时间:洪武十一年十二月初
地点:丞相府
胡惟庸(坐在书房中,脸色阴沉,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汪广阳那老儿竟然被流放了,哼,看来皇上对我们的容忍已经到了极限。”
管家(小心翼翼地走进来):“老爷,听说皇上最近一直在和几位亲信大臣密谈,似乎有大动作。”
胡惟庸(猛地将玉佩摔在地上):“怕什么,我在朝中经营多年,党羽众多,他朱元璋想要动我,也没那么容易。”
管家(吓得跪地):“老爷,还是小心为妙啊,汪广阳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
胡惟庸(沉思片刻):“你去通知那些平日里和我们走得近的大臣,让他们最近收敛一些,别给皇上抓住把柄。”
管家(连忙点头):“是,老爷。”
第二幕:君心难测
时间:洪武十一年十二月中旬
地点:皇宫御书房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看着奏折,脸色冷峻):“胡惟庸,越来越放肆了,真以为朕不敢动他?”
刘伯温(站在一旁,微微叹气):“陛下,胡惟庸专权已久,朝堂上下不少人都被他拉拢,想要动他,还需从长计议。”
朱元璋(目光如炬,看向刘伯温):“伯温,你有什么想法?”
刘伯温(拱手道):“陛下,可先从他的党羽入手,逐步削弱他的势力,再一举拿下。”
朱元璋(点头):“嗯,正合朕意。不过,此事还需机密行事,不能打草惊蛇。”
刘伯温(低头):“臣明白。陛下,臣还有一事担忧,若处理不好,恐会引起朝堂动荡。”
朱元璋(皱眉):“你是说……”
刘伯温(沉重地说):“李善长与胡惟庸关系匪浅,若牵扯到他,恐怕会有诸多麻烦。”
朱元璋(沉默良久):“李善长啊,他跟随朕多年,朕本不想为难他,看来得找个机会敲打敲打他了。”
第三幕:后院起火
时间:洪武十一年十二月下旬
地点:胡惟庸家中
胡惟庸(怒气冲冲地回到家):“气死我了,朝堂上竟然有人弹劾我,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搞鬼。”
夫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