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洪武四年十二月(1) (第2/3页)
这一决策关乎国家兴衰和沿海百姓的命运,必须谨慎对待。
第三幕:利弊之权衡
场景:奉天殿内气氛愈发凝重,群臣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一位大臣(出列,神色忧虑):“陛下,海禁虽能解决倭寇和货币外流问题,但沿海地区商业繁荣,海禁之后,商业活动必将受到重创,这对国家税收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位大臣(紧接着出列):“陛下,臣以为海禁之后,沿海百姓失去生计,恐引发社会动荡。还请陛下权衡利弊,谨慎决策。”
胡惟庸(有些急切地说道):“诸位所言虽有道理,但倭寇之患和货币外流,已严重威胁国家安危。海禁只是暂时之举,待局势稳定,再行调整也不迟。”
刘伯温(点头表示赞同):“丞相所言有理。陛下,可在海禁期间,引导沿海百姓发展其他产业,如农业、手工业等,以弥补海禁带来的损失。”
朱元璋(微微皱眉,思索良久):“朕明白诸位爱卿的担忧。但当前形势严峻,倭寇与货币外流问题亟待解决。海禁之事,容朕再考虑考虑。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建议?”
旁白:朱元璋深知海禁决策的艰难,既要考虑国家安全,又要顾及百姓生计和国家经济发展。他需要更多时间思考,也希望群臣能提供更周全的方案。
第四幕:宫外的忧虑
场景:南京城繁华的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沈万三忧心忡忡地走在街头,身旁跟着他的管家。
沈万三(眉头紧锁,满脸忧虑):“如今朝堂上热议海禁之事,若真的实施,我这海外贸易生意可就毁了。”
管家(小心翼翼地说道):“老爷,海禁若成,不仅我们的生意受影响,整个沿海的商业都会遭受重创。”
沈万三(停下脚步,望着远方):“不行,我得想办法。这海禁一旦实施,不知多少人会因此失业,国家经济也会受到影响。我要找机会向陛下进言。”
旁白:沈万三深知海禁对商业的巨大冲击,凭借他的财富和影响力,决定为海外贸易争取一线生机。
第五幕:御前再谏言
场景:几日后,朱元璋在便殿召见沈万三。沈万三恭敬地跪地行礼。
沈万三(声音诚恳):“陛下,草民沈万三听闻朝堂商议海禁之事,特来向陛下进言。”
朱元璋(目光审视着沈万三):“沈万三,你乃江南巨富,对海外贸易颇为了解。今日且说说你的看法。”
沈万三(起身,拱手说道):“陛下,海外贸易虽存在一些问题,但也为国家带来了诸多好处。沿海百姓以此为生,商业繁荣,税收增加。若实行海禁,沿海经济将陷入困境,百姓生活艰难,国家税收也会减少。”
朱元璋(微微点头,示意沈万三继续说):“你所言不无道理。但倭寇侵扰,货币外流,这又如何解决?”
沈万三(思索片刻):“陛下,对于倭寇,可加强海防,组建精锐水师,予以坚决打击。至于货币外流,可制定严格的贸易规则,规范交易行为,加强监管。如此,既能保证海外贸易的正常进行,又能解决倭寇和货币外流问题。”
朱元璋(陷入沉思,许久后说道):“沈万三,你的建议朕会考虑。你先回去吧。”
旁白:沈万三的话让朱元璋对海禁决策又多了一份思考。他意识到,海禁并非唯一解决办法,如何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是他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第六幕:最终的决策
场景:奉天殿内,朱元璋再次召集群臣。
朱元璋(神色坚定,目光扫过众人):“诸位爱卿,经过几日思索,朕已做出决定。‘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此为诏令,即刻颁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