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君臣论治 (第2/3页)
普通百姓甲和普通百姓乙在集市中闲逛,谈论着朝廷刚刚颁布的恢复衣冠制度的消息。
普通百姓甲(兴奋地说):哎,你听说了吗?朝廷下了旨意,要恢复衣冠像唐朝时候一样,以后可不能再留那辫子,穿胡服啦!
普通百姓乙(有些疑惑):真的吗?这突然一改,还真有些不习惯呢。不过话说回来,这胡服穿着确实不方便,还是咱老祖宗的衣服看着顺眼。
普通百姓甲:是啊,我听说官员以后都得戴乌纱帽,穿圆领衣服,咱们老百姓也得束发,穿四带巾、杂色盘领衣,不能用黄玄颜色。这一下,整个大明都要变个样咯!
普通百姓乙:那乐工、乐妓的衣服也有说法吧?
普通百姓甲:当然啦!乐工要戴青卍字顶巾,系红绿帛带,乐妓戴明角冠皂褙子,还不许和咱们老百姓的妻子穿得一样。
普通百姓乙(笑着说):哈哈,这倒有趣。看来以后走在街上,一眼就能看出谁是做什么的了。不过,这改了衣冠,是不是咱的日子也能跟着好起来呢?
普通百姓甲:那肯定啊!陛下这么做,就是为了让咱们回归正道,过上好日子。而且,恢复老祖宗的样子,咱心里也踏实。
旁白:百姓们的议论声在集市中回荡,虽然对新制度还有些陌生,但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待。恢复衣冠制度,不仅仅是服饰的改变,更是一种文化认同的回归,让百姓们重新找到了归属感。
第三幕:君臣论治同分忧
时间:几天后的上午
地点:文华殿
旁白:朱元璋端坐在文华殿中,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奏折,眉头微皱。李善长、刘伯温、户部官员等在一旁候着,气氛略显凝重。
朱元璋(长叹一口气):朕自登基以来,虽土地日广,百姓日蕃,可久困之民尚未完全苏息,安抚之法也未尽得宜。如今国家初立,内忧外患,朕日夜忧心,不知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李善长(上前一步,忧心忡忡地说):陛下,如今百姓历经战乱,生活困苦,当务之急是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
刘伯温(点头赞同):李丞相所言极是。臣以为,还需加强吏治,严惩贪官污吏,让百姓能感受到朝廷的公正与关怀。
朱元璋(看向户部官员):朕已下令免徐宿濠泗襄阳安陆等郡税粮三年,此事进展如何?
户部官员(恭敬地回答):陛下,臣等正在全力落实。减免税粮的旨意已经传达至各地,百姓们听闻此消息,无不欢呼雀跃,感恩陛下的恩德。
朱元璋(微微点头):尧舜禹治天下时,君臣以天下为家,民有难则君臣同忧。可后世君难以天下为家,臣以民为民、以家为家,亲疏有别,甚至奸邪用事,导致国家倾覆。如今朕希望诸位爱卿能与朕同忧,共图国家的长治久安。
李善长(跪地说道):陛下,臣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不负陛下的信任与期望。
刘伯温(也跪地):臣愿为陛下出谋划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旁白:君臣之间的对话,充满了对国家和百姓的责任感。在这个新王朝刚刚建立的关键时期,他们深知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让大明王朝在风雨中稳步前行。
第四幕:武将建言共奋进
时间:又过了几日
地点:皇宫御花园
旁白:阳光明媚,御花园中花香四溢。朱元璋在园中散步,思考着国家大事。徐达和常遇春恰好路过,见到皇帝,连忙行礼。
朱元璋(微笑着说):两位将军不必多礼,今日难得闲暇,一同走走吧。
徐达(恭敬地说):谢陛下。陛下,臣虽为武将,但也听闻陛下为国家大事日夜操劳,臣心中忧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