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洪武五年九月 (第3/4页)

宣课司的存在确实增加了百姓负担。”

壬戌日,圣寿节前一日,中书右丞相汪广洋率百官请行庆贺礼

汪广洋(恭敬地说道):“陛下圣寿将至,臣等率百官请行庆贺礼,愿陛下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摆摆手):“罢了罢了,朕以为此礼可免。朕登基以来,一心为民,圣寿节无需铺张。且诏告高丽,今后圣寿节、千秋节俱免庆贺礼。”

癸亥日,刑部官员上殿奏报:“陛下,臣等就犯赃罪赦与不赦及相关情况详定上奏。除谋反等大罪不赦外,其余罪无轻重咸赦除之,官吏受赃遇赦免罪赃并追纳等,请陛下定夺。”

朱元璋(思索后说道):“准奏。律法需刚柔并济,谋反等大罪不可饶恕,其余罪行可赦,以给人改过自新机会。但官吏受赃,关乎朝廷风气,赃物必须追纳。”

甲子日,有官员奏报:“陛下,占城国王阿答阿者遣臣来贡方物。”

朱元璋(说道):“占城来贡,彰显我大明国威。诏赐阿答阿者织金文绮、纱罗40匹,使者纱罗、文绮、钱帛不等。”

接着,又有官员奏报:“陛下,已置通州守御千户所,复置龙虎卫于浦子口。”

朱元璋(点头):“通州,乃京城门户,置守御千户所可加强防御;浦子口地理位置重要,复置龙虎卫,可保京城周边安全。”

己丑日,礼部官员奏报:“陛下,臣等定拟斋郎、乐生、文武舞生冠服之制;礼部建议女子在室者服饰宜按宋制,作三小髻等,请陛下裁决。”

朱元璋(说道):“从之。服饰制度,关乎礼仪规范,不可随意更改,依宋制而行,可彰显我大明礼仪之邦风范。”

十一月庚戌日,礼部官员再次奏报:“陛下,臣等定命妇圆衫之制,以红罗绣重雉分等第,一品九等,二品八等,三品七等。”

朱元璋(点头同意):“如此甚好,命妇服饰分等第,可体现朝廷等级秩序,维护礼仪规范。”

又有官员奏报:“陛下,已以兴化卫并为钟山卫等,寻复设和阳、神策二卫。”

朱元璋(说道):“卫所调整,关乎军事布局。和阳、神策二卫战略位置重要,复设可加强京城周边军事防御。”

壬子日,官员奏报:“陛下,已置甘肃卫都指挥使司、庄浪卫指挥使司。”

朱元璋(神色严肃):“甘肃、庄浪地处西北边陲,是抵御外敌的重要防线。设置卫都指挥使司和卫指挥使司,可加强西北军事管理,巩固边防。”

第六幕:外交与民生诸事

场景:奉天殿内,外交与民生事务成为讨论重点。

戊申日,有官员奏报:“陛下,高丽国王王颛遣中郎将宋坦送金希声等11人归。金希声为嘉兴府人,先为倭寇所掠,高丽得之,至是遣还。”

朱元璋(说道):“高丽此举,可见其诚意。嘉兴地处江南富庶之地,倭寇猖獗,百姓常受其害。高丽送还我大明百姓,可修两国之好。”

己酉日,赖正孙上殿,跪地行礼:“陛下,臣故元降将行枢密院同佥赖正孙,招集福州遗兵5000人送京师。”

朱元璋(看着赖正孙):“赖正孙,你能招集遗兵,为我大明效力,甚好。福州乃东南沿海重镇,遗兵归降,可增强我大明兵力。”

庚戌日,江阴侯吴良上殿,跪地行礼:“陛下,臣征南副将军江阴侯吴良等班师还京。”

朱元璋(欣慰地说道):“吴爱卿,此次南征辛苦。南方战事已平,然不可懈怠,需协助地方官员安抚百姓,恢复生产。”

甲午日,朱元璋说道:“高丽贡献烦数,朕遣延安答里使高丽谕意,令遵三年一聘之礼,所贡方物以布十匹足矣,并告占城等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