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洪武十一年六月 (第1/3页)
宫廷规制之变
人物介绍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雄才大略,深知王朝稳定需制度保障,对宫廷制度建设极为重视,致力于构建严谨有序的宫廷秩序,以巩固皇权统治 。
马皇后:朱元璋原配,贤良淑德,母仪天下,关心宫廷事务,常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在后宫威望极高,对女职制度和后宫规范的设立积极建言。
朱标:朱元璋长子,被立为太子,为人仁厚,参与朝廷事务讨论,理解宫廷制度完善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协助朱元璋处理相关事宜。
胡惟庸:明朝丞相,权势颇大,在朝廷事务中有一定影响力,参与政治制度讨论,但内心藏着个人野心,试图在制度调整中谋取私利。
刘伯温:明朝开国元勋,足智多谋,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在朝中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对宫廷制度的完善从全局战略角度提供见解。
宋濂:着名学者、文学家,被朱元璋尊为“五经”师,参与宫廷礼仪制度的制定,以深厚的学识为制度建设提供文化和历史依据。
第一幕:定中官禁令之议
时间:洪武十一年六月初的早朝
地点:应天府皇宫,奉天殿
朱元璋(高坐龙椅,神色威严,扫视着下方群臣):朕近日思量,宫廷之中宦官数量渐多,行为举止多有不端,已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今日早朝,便来商议定中官禁令一事,众爱卿有何见解?
胡惟庸(率先出列,拱手说道):陛下圣明,宦官乱政之事前朝多有发生,我朝自当防患于未然。依臣之见,应严格限制宦官的职责范围,禁止他们干预朝政,违者严惩不贷。
刘伯温(轻抚胡须,微微点头):丞相所言极是。但仅限制职责还不够,还需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从衣食住行到与外界交往,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以确保宫廷秩序井然。
朱元璋(微微颔首):刘爱卿所言甚是。那具体该如何规范,可有人详细说说?
朱标(从一旁站出,恭敬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可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宦官的行为。一旦发现有违反禁令者,即刻上报,由朝廷依法处置。
朱元璋(看着朱标,眼中露出欣慰之色):标儿此计可行。众爱卿还有其他建议吗?
这时,一位老臣出列说道:陛下,宦官虽身份低微,但在宫廷中也承担着诸多事务,在限制他们的同时,也应给予一定的待遇和晋升途径,如此方能让他们安心做事,减少违规行为。
朱元璋(沉思片刻):此言有理。那就由礼部牵头,会同刑部、吏部,共同商议出一套中官禁令的具体条款,既要约束他们的行为,又要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
众大臣(齐声):遵旨!
第二幕:女职制度的谋划
时间:洪武十一年六月中旬,御书房
朱元璋(坐在御书房内,翻阅着奏折,对一旁的马皇后说道):皇后,朕近日打算设立女职制度,以规范后宫事务,你对此有何看法?
马皇后(微笑着回答):陛下此举甚好。后宫之事繁杂,有了女职制度,便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助于后宫的和谐稳定。
朱元璋(点头表示赞同):朕打算设立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六局,每局各领四司,同时设立宫正司,负责管理和监督。只是这人员的选拔和任用,还需仔细斟酌。
马皇后(思索片刻):陛下,选拔女职人员,当以品德、才能和出身为标准。品德要端庄贤淑,才能要精通相关事务,出身也需清白。如此选出的女职人员,方能胜任其职。
朱元璋(看向马皇后,眼中满是信任):皇后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你负责筹备,务必挑选出合适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