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洪武十年三月 (第3/5页)
复杂局势下的脆弱,即使初衷是公正行事,也难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第五幕:发现端倪
时间:宴席结束后
地点:地方官府账房
旁白:小宦官等人在宴席后,来到账房开始查阅税收账目。国子生在仔细核对账目时,发现了一些可疑之处。
国子生(皱着眉头,指着账目):你们看,这几笔税额的记录似乎有问题。同一时期,相邻地区的税额相差悬殊,而且这里的记录也十分模糊。
委官(凑过去看了看,点头表示赞同):确实如此,看来这里面恐怕有猫腻。
小宦官(紧张起来):这可如何是好?要是真有问题,我们得赶紧查清楚,不然没法向陛下交代。
旁白:就在他们商议之时,地方官员乙走了进来。
地方官员乙(装作关切地):各位大人,账目看得如何?可有什么需要下官帮忙的?
国子生(严肃地看着他):我们发现了一些账目问题,还望大人能解释一下。
地方官员乙(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镇定):哦?这可能是下面的人记录有误,下官这就去查问。
旁白:看着地方官员乙匆匆离去的背影,小宦官等人更加确信这里面有问题,他们决定暗中展开调查,揭开背后的真相。
人心人性评论:国子生的细心和敏锐,使他能够及时发现账目问题,展现出他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委官的附和体现出他对公正的追求,而小宦官的紧张则反映出他对任务的重视以及对可能面临的复杂情况的担忧。地方官员乙在面对质疑时的表现,进一步证实了他的可疑,他试图掩饰问题,这是他自私和心虚的表现,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惜欺骗朝廷核查人员,破坏国家税收秩序。
第六幕:朝堂风云再起
时间:数日后,京城朝堂
地点:皇宫大殿
旁白:在小宦官等人在地方调查的同时,京城朝堂上也掀起了波澜。刘伯温与胡惟庸就朝中一些政策发生了激烈争论。
刘伯温(义正言辞):丞相,如今朝廷推行的一些政策,看似为了国家,实则损害了百姓利益。就拿此次税额核实来说,若不能公正执行,百姓恐将不堪重负。
胡惟庸(脸色阴沉):刘大人,你这是何意?此次税额核实乃是陛下旨意,你是在质疑陛下的决策吗?
刘伯温:我怎敢质疑陛下?我只是担忧有人会利用此次机会谋取私利,破坏国家稳定。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脸色不悦):够了!朝堂之上,岂是你们争吵之地?此事朕自有定夺。
旁白:刘伯温与胡惟庸的争论,表面上是政策之争,实则暗藏着两人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对朝廷局势的不同看法。而朱元璋的态度,也让这场争论暂时平息,但朝堂之下的暗流却愈发汹涌。
人心人性评论:刘伯温敢于直言,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不惜与胡惟庸发生冲突,展现出他的正直和担当。胡惟庸则试图利用朱元璋的权威来压制刘伯温,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他的行为体现出他的霸道和对权力的贪恋。朱元璋在这场争论中的态度,显示出他作为皇帝的威严和对局势的掌控欲,他虽未明确表态,但心中或许已经对朝堂上的权力斗争有所察觉,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来处理。
第七幕:真相渐明
时间:又过了几日,地方
地点:某秘密地点
旁白:小宦官等人经过一番秘密调查,终于掌握了地方官员乙与一些富商勾结、篡改税额的证据。
小宦官(愤怒地):这些人真是胆大包天,竟敢为了一己私利,欺骗朝廷,损害百姓利益!
国子生(沉思片刻):我们必须尽快将这些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