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党参记:药香里的济世传奇 (第1/2页)
在太行山脉深处,有一个宁静的小山村,名叫百草村。村子四周群山环抱,山上植被繁茂,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草药。村里的人大多以采药为生,他们对每一种草药都怀着深深的敬畏和热爱。
村里有个年轻小伙叫阿诚,他自幼便跟随爷爷穿梭在山林间,学习辨认各种草药。爷爷是村里最有经验的采药人,他告诉阿诚,每一种草药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和价值,就如同人一样,各有各的特点和用处。
这一年夏天,阿诚像往常一样跟着爷爷上山采药。山路崎岖,阿诚却如履平地,他的眼睛在茂密的草丛和灌木丛中仔细搜寻着。突然,他发现了一丛植物,植株纤细,大约有半人多高,茎上长着互生的叶片,叶片卵形或狭卵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钝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被有绒毛。茎蔓缠绕着周围的灌木向上生长,顶端还开着一朵朵钟形的小花,花呈黄绿色,内面有明显紫斑。阿诚觉得这植物有些眼熟,却又不太确定。
爷爷走过来,笑着说:“阿诚,这就是党参啊。你看,它的根就像人参一样,是很好的药材呢。”阿诚蹲下身子,小心地拨开草丛,看到了党参那长长的根。根呈长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看起来就像狮子的脑袋,爷爷说这叫“狮子盘头”,是党参很重要的形态特征。
阿诚兴奋地说:“爷爷,那我们快挖些回去吧。”爷爷却拦住他,说道:“采药可急不得,要讲究时节和方法。党参一般在秋季采挖,现在还不到时候。等它的地上部分枯萎了,那时根的药效才是最好的。”阿诚听了,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点了点头,记住了爷爷的话。
回到村里,阿诚迫不及待地向爷爷请教党参的药性。爷爷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缓缓说道:“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它可是一味补气的良药,就像给身体注入一股温暖的力量。能健脾益肺,养血生津。对于那些脾胃虚弱、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阿诚听得入神,脑海中浮现出村里那些身体虚弱的老人和孩子。他问道:“爷爷,那党参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药效呢?”爷爷摸了摸阿诚的头说:“这和它的生长条件有关啊。党参喜欢温和凉爽的气候,耐寒,怕强光直射,所以多生长在咱们这山里的阴坡或半阴坡。它对土壤要求也高,需要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咱们太行山上的环境,正好适合它生长。山上的土壤富含矿物质和腐殖质,能给党参提供充足的养分。而且这里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党参积累药效成分。”
阿诚听了,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关于党参的知识,将来用它帮助更多的人。
终于,到了秋季,阿诚再次和爷爷上山采挖党参。他们沿着熟悉的山路,来到了之前发现党参的地方。阿诚小心翼翼地用小铲子挖开泥土,慢慢地将党参的根完整地取出来。每挖出一根,他都仔细地清理上面的泥土,看着那一条条粗壮的党参根,心中充满了喜悦。
回到家后,阿诚和爷爷一起将党参洗净、晾干,然后进行分类整理。爷爷告诉阿诚,党参在用药价值搭配比例上有很多学问。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可以将党参和白术、茯苓、甘草搭配使用,这就是经典的四君子汤。其中党参用量一般为9 - 12克,白术、茯苓各9克,甘草6克。这个方子就像一个和谐的团队,党参补气健脾,白术燥湿健脾,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共同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
如果是气血两虚的患者,就可以把党参和熟地、当归、白芍等搭配。比如八珍汤,党参和熟地各9克,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6克,川芎、甘草各3克。这样的搭配能气血双补,让身体重新充满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