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救世麻黄之小镇疫病之谜 (第1/7页)
清平镇,一条青石板路蜿蜒穿过集市,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吆喝声此起彼伏。镇中心,一面写着“百药堂”的杏黄旗随风轻摆,古旧的木门后,药香弥漫。
王宁一袭素袍,正坐在药堂的柜台后,专注地整理着药材名录。他剑眉星目,眼神中透着医者的温和与坚毅。一旁,妹妹王雪扎着两个利落的发髻,灵动的大眼睛不时扫向门口,手中分拣药材的动作不停。“哥,今天这太阳暖烘烘的,来抓药的人都少了些。”王雪笑着说道,声音清脆悦耳。
王宁抬起头,嘴角微微上扬:“冬日里难得的好天气,大家都想歇一歇,也好。”话还没落音,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只见药童阿福慌慌张张地跑进来,额头上满是汗珠:“堂主,不好了!镇西头好几户人家都病倒了,咳嗽得厉害,浑身没力气,还发烧,看着可吓人了!”
王宁闻言,脸色一沉,立刻站起身来:“阿雪,你守好药堂,我去看看。”说着,他迅速收拾好药箱,跟着阿福匆匆出了门。
来到镇西,王宁走进一间简陋的屋子。屋内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药味,炕上躺着几个面色苍白的人,正剧烈地咳嗽着,一旁的家人满脸焦急,眼中满是无助。王宁赶忙上前,为病人把脉,又仔细观察了他们的舌苔和面色。脉象浮紧,舌苔薄白,结合症状,他判断这是外感风寒引发的疫病。
回到药堂,王宁陷入沉思。要治疗这疫病,麻黄是一味关键药材。麻黄性温,能解表发汗、宣肺平喘,对驱散风寒邪气、缓解咳嗽症状十分有效。他立刻吩咐药童们准备工具,明日一早便去采集麻黄。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王宁就带着药童们出了镇,前往镇外的山林。山林中,寒风吹过,树木沙沙作响。王宁仔细寻找着麻黄的踪迹,他深知麻黄多生长在干旱、向阳的地方,便朝着山坡上走去。
“找到了!”王宁兴奋地喊道。只见一丛丛麻黄在枯草中顽强地生长着,细长的茎干在风中微微晃动。药童们围拢过来,按照王宁的指导,小心翼翼地采集着麻黄。
回到药堂,王宁顾不上休息,便开始亲自炮制麻黄。他熟练地将麻黄洗净、切段,再用蜜炙,整个药堂弥漫着浓郁的药香。经过一番忙碌,药丸和汤药终于准备就绪。
王宁和药童们将药物分发给患病的百姓,叮嘱他们按时服用。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王宁每日都穿梭在镇中,为百姓们复诊。看着一个个病人的症状逐渐缓解,他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地。
然而,就在王宁以为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时,一个不速之客来到了百药堂。此人正是城中的富商马旭,他衣着华丽,面色却十分苍白,被下人搀扶着走进药堂。
“王堂主,久仰大名啊。”马旭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声音虚弱。
王宁连忙起身相迎:“马老爷,您这是怎么了?快请坐。”
马旭坐下后,叹了口气:“唉,这几日我也染上了风寒,找了好几个大夫,吃了药都不见好,听闻王堂主医术高明,特来求诊。”
王宁为马旭仔细把脉,发现他脉象虚弱,风寒入体较深,再加上他平日里劳累过度,身体底子本就不好,这疫病对他的影响更大。王宁思索片刻,开了一张药方,其中麻黄的用量根据马旭的身体状况做了调整,还加入了一些调养身体的药材。
“马老爷,您这病需要好好调养,这药您按时服用,饮食上也需清淡些。”王宁耐心地叮嘱道。
马旭接过药方,感激地说:“多谢王堂主,若能治好我的病,日后定有重谢。”
在王宁的治疗下,马旭的病情逐渐好转。他对王宁的医术佩服不已,不仅结清了药费,还提出与百药堂建立长期的药材供应合作。王宁欣然答应,他深知优质的药材对于治病救人的重要性,有了马旭的支持,百药堂将能更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