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4/5页)

的人,应该是国内通信行业的先驱,随便一个名字说出去,肯定在后世的那本教科书里面见过。

没有自己,他们最多几年时间,也能研究出国内的万门机,他们才是从无到有的绝世功臣,才是国内通信行业的奠基者和推动者。

李建在来之前想过,如果邮电部问自己万门机的事情,自己说多少,但是现在看到了哪儿正饶有兴趣看着自己的老者,李建铁了心,都说出来,有他在,害怕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么。

“万门机牵扯的东西太多,我们连两千门的芯片都不能保证,恐怕按照也只能自己另辟蹊径,我们不如把万门机看成四台两千门机的并联,其中一台两千线可以当做中继线也可以当做用户线,这样就是八千线行驶万门线……”

第三十六章 谈话

桌面上有早就准备好的纸和笔,李建拿起来,随手在上面画着,可就是这么随手一划,却让那个发问的中年人双目发亮,这个李建想的跟自己想的,简直就是一模一样,不,他考虑的比自己考虑的还要深入一些,自己原本不能肯定还在两可之间的想法,他竟然斩钉截铁的支持一种,而把另外一种完全给否定了。

他的这种做法,完全是在七个国家,八个通讯巨头之外,自己另造了另外一种制式,这种想法,就算拿到国外,也应该是主流技术了。

这个中年人,就是国防科工委负责研究万门交换机的刘勇,实际上,即便没有李建的这番话,刘勇的万门机也已经有了初步的眉目,在不久的将来,国防科工委独立研究的万门机最终也成型,成为了巨大金中华当中的巨龙之爪。

“李建同志,我这儿有一台无绳电话,应该是你父亲厂里的产品,看起来你对无线电通讯也应该有所研究,用降低信道的办法增强传输距离,但是单信道也只能传输十五米,信号就衰减为零,你考虑过不增加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如何增加传输距离么?”

说话的人年纪比邱志鸿应该略微大一点,三十岁左右的样子,戴着两片厚厚的玻璃眼镜,说话一点也不客气,给人以技术宅那种特有的情商低下感觉,李建知道自己情商低,可多少还知道说话客气点,尤其是有求于人的情况下,可这位,根本不知道客气是何物。

“不增加发射功率,延长发射距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李建既然决定放开说,这些又都是通讯方面的问题,他就干脆一起说出来,要知道,在座的几个人,李建已经看出来了,他们不是邮电部的,确切的说,是只有邱志鸿一个人是邮电部的,其他人,应该都是国防科工委的。

百万大裁军之中,应该也包括了很多国防科工委的科技工作者,他们的研究因为各种原因被下马,而面前这几个人能够在这个时候还出现在这里,恐怕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属于那种坚决不能停的。

“李建啊,你好好的上学,怎么想起来办企业的?”

这几个人还在消化李建传递的信息的时候,谭永胜终于可以问话了,他知道什么才是今天的重头戏,李建知道什么,懂什么不重要,李建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是怀有异想的人,有再大的能力,国家都不会允许他的存在。

“我从我爸爸的造纸厂捡到那些笔记之前,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对通讯技术有这么大的兴趣,可是那笔记上面的一句话让我从此喜欢上了通讯技术,‘有生之年,不让外侮再临头。’,我们国家比外国落后了很多年,如果不拼命追赶,那么外侮肯定会再度临头,比如现在,我们国家的通讯事业发展到了瓶颈,恐怕任何一个省会城市的电话线都达到了万门级别,可我们自己,连两千门才刚刚研制成功。”

李建知道对方的目的,干脆自己把话题引申开,按照对方想听的内容说下去,

“如果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