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老臣门客,范公赏识 (第1/4页)

汴京城的清晨总是从茶香开始。范府后院的小亭里,一位面容清瘦的中年文士正在品茶。他就是当朝名臣范仲淹。

\"老爷,\"管家匆匆而来,\"昨日那位华医者求见。\"

范仲淹放下茶盏:\"可是与包大人一同查案的那位年轻人?\"

\"正是。说是来向老爷请教一些民生之事。\"

\"有意思,\"范仲淹捻须微笑,\"请他进来吧。\"

片刻后,华千机走进小亭。范仲淹打量着这个年轻人,从容不迫的气度中透着一股执着。

\"晚生华千机,见过范公。\"

\"坐吧,\"范仲淹指着对面的石凳,\"听说你昨日协助包爱卿破了一桩大案?\"

\"不敢当,只是恰好懂些医理罢了。\"

\"说起医理,\"范仲淹突然话锋一转,\"你可知道为何玉魂香这等珍品,会沦为害人之物?\"

华千机心中一动。范仲淹这番话显然别有深意。

\"因为假冒伪劣之物横行,而监管不力。\"他谨慎回答。

\"监管不力?\"范仲淹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你觉得是谁该负这个责任?\"

\"礼部主管贡品,自然......\"

\"不,\"范仲淹打断他,\"根子不在礼部,而在更深的地方。\"

华千机若有所思:\"范公的意思是......\"

\"民以食为天。\"范仲淹叹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如今的水土,却养出了太多的蛀虫。\"

这时,管家端来一盘点心。范仲淹拈起一块,细细品尝:\"你尝尝这个。\"

华千机接过,只见那是一块普通的枣糕。但咬一口,却别有滋味:枣香浓郁中带着一丝清甜,回味无穷。

\"这是府上的老厨娘做的?\"

\"不,\"范仲淹说,\"是城南一个小摊上买的。那个老婆婆已经卖了三十年枣糕,从不改变配方,也从不加价。\"

\"为何?\"

\"因为她说,穷人家的孩子也该尝尝甜味。\"范仲淹语气中带着赞赏,\"这才是真正的匠人之心。\"

华千机默然。他想起昨日查案时看到的那些劣质香料,再对比这块朴实的枣糕,心中升起一种明悟。

\"所以范公是想说,医者和食者,都该有这样的心?\"

\"不错,\"范仲淹欣慰地点头,\"你明白了关键。无论是医术还是厨艺,若只顾利,失了本心,便会酿成大祸。\"

\"那该如何挽救?\"

范仲淹站起身,走到亭外。院中一株老梅正开着零星的花:\"你可知这梅树多少年了?\"

\"看树干应该有百年了。\"

\"不,已经两百年了。\"范仲淹说,\"它经历过多少风霜,却依然能开出清香的梅花。这就是坚持。\"

华千机若有所悟:\"范公的意思是......\"

\"天下之事,非一日之寒。要救这世道,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有人愿意坚持......\"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哗。

\"大人!\"衙役匆匆而来,\"礼部那边又出事了!\"

华千机起身要走,范仲淹却叫住他:\"且慢。\"

只见范仲淹走进书房,取出一卷竹简:\"这是我年轻时收集的一些医食方子,或许对你有用。\"

华千机接过,只见竹简上写着《民生食录》四个字。

\"这是......\"

\"治世如烹小鲜,\"范仲淹意味深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