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司马献策,民生之道 (第1/6页)

次日清晨,华千机刚在养心殿为皇帝诊完脉,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嘈杂。

\"司马光求见!\"

这个声音让殿内众人都是一愣。司马光素来深居简出,专注着述,很少参与朝廷纷争。他这时候来,必有深意。

皇帝已经好转,精神也恢复了不少:\"宣。\"

司马光大步走入殿内,先是向皇帝行礼,然后转向华千机:\"华医者,昨夜老夫偶然得见一个有趣的典故,想请教一二。\"

华千机立即明白这是司马光有话要说,便顺着他的话题:\"不知是何典故?\"

\"说的是春秋时期,齐桓公有一次突患重病,\"司马光捻须道,\"众医束手无策,最后是一个老农献上了一道特制的羹汤,不但治好了病,还让齐国的施政有了新的启发。\"

殿内众人都竖起耳朵。大家都知道,司马光说的每一个典故都意有所指。

\"这羹汤有何特别之处?\"华千机问。

\"据说用了五味调和之法,\"司马光说,\"酸甜苦辣咸,各有侧重,却又相辅相成。老农说,治国如烹羹,太过或不及,都难以成汤。\"

华千机若有所思:\"司马大人的意思是......\"

\"新政之争,表面上是激进与保守之争,实则是过与不及之辩。\"司马光说,\"就像医者用药,猛药可治重症,却也伤及元气。温补之法虽慢,却能固本培元。\"

这番话一出,殿内众人都露出思索的神色。范仲淹和吕夷简更是若有所悟。

\"说得好!\"皇帝突然开口,\"朕昨日饮羹中毒,今日却因羹得悟。司马爱卿,你且详细道来。\"

司马光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臣已将想法写在这里。这是一个'五味调和'的施政方案......\"

他的方案分为五个方面:

其一,关于农事。

\"就像调羹要用新鲜食材,治国首重农桑。应当减轻农税,改良耕种之法......\"

其二,关于商贾。

\"如同香料点染,盐铁之利不可或缺。但当疏通商路,平抑物价,使百姓能享其利......\"

其三,关于军政。

\"犹如火候之调节,既要整饬军备,又要节制用度。华医者改良军粮一事,就很值得推广......\"

其四,关于吏治。

\"似水之调和,官员选拔当如良厨择材,不可急功近利,要以德行为先......\"

其五,关于民生。

\"这是如同味之总成,前面种种,都是为了百姓能安居乐业,与民同甘共苦......\"

说到这里,司马光转向华千机:\"华医者以为如何?\"

华千机深深一揖:\"司马大人此言,与医食之道不谋而合。医者治病,讲究标本兼治。这'五味调和'之法,正是治国良方。\"

他取出昨夜配制的一包香料:\"比如这个,是臣根据'五味调和'之理研制的。闻之可清心明目,助人思虑。\"

司马光接过闻了闻:\"好一个'五味调和'!不知华医者如何配制?\"

\"这要从选料说起,\"华千机解释道:

\"其一,用沉香为君,取其稳重持久。

其二,用檀香为臣,助其化浊为清。

其三,用丁香为佐,增其温和之性。

其四,用龙涎为使,导其上达之力。

其五,用本土香料调和,使之根深叶茂。\"

\"这不正是为政之道吗?\"司马光赞叹,\"以仁德为君,以贤才为臣,以法度为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