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文武重臣,最后之宴 (第1/2页)
深秋的汴京城,落叶纷飞。范府后园的红枫已经染红了半边天。
华千机站在厨房里,看着手中这份菜单出神。这是范仲淹特意交代的菜色,每一道都意味深长。
\"华大夫,\"管家老周走进来,\"老爷说,今日的菜品都要按照这个来。\"
华千机点点头:\"我明白。\"
今天的宴会,可不是寻常的聚会。范仲淹特意邀请了朝中重要的文武大臣,表面上是赏秋,实则要商议应对金兵南下的大计。
\"这道'塞北风味羊汤',\"华千机指着菜单第一道菜,\"一定要用最正宗的塞外黑山羊。汤要浓郁,但不能太腻,要让喝的人能感受到北风的味道。\"
老周若有所思:\"是为了让大家记住边关的寒冷?\"
\"不止如此,\"华千机轻声道,\"这也是在提醒诸位大人,边关将士正在忍受着怎样的苦寒。\"
正说话间,外面传来宾客抵达的声音。华千机透过窗子望去,只见一辆辆马车停在府门外,朝中重臣陆续到场。
司马光、欧阳修、杨文广、林同新......每一位大臣的到来,都让这场宴会的分量更重了几分。
后园中,红枫掩映下的凉亭已经布置妥当。每一道菜品的位置都经过精心安排,就连餐具的摆放都暗含玄机。
范仲淹坐在主位,环视着陆续入座的重臣。他特意让华千机在偏厅设了个案台,既可以就近照应菜品,又能听到大家的谈话。
\"诸位,\"范仲淹举起酒杯,\"今日邀大家来赏秋,实则另有要事相商。\"
\"范公但说无妨,\"司马光捋须道,\"自从王庆叛逃,朝野上下都人心惶惶。\"
侍者开始上菜。第一道\"塞北风味羊汤\"一上桌,立刻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好香!\"杨文广赞道,\"这味道,倒真像是在边关喝到的。\"
\"正是边关的口味,\"范仲淹意味深长地说,\"华大夫特意按照边关将士的口味调制,为的就是让诸位感同身受。\"
众人品着羊汤,都若有所思。那股扑面而来的北风寒意,仿佛在提醒着什么。
第二道菜名为\"江南雪片鱼\"。雪白的鱼片薄如蝉翼,却在酱汁的映衬下勾勒出一幅山水画的形状。
欧阳修看出其中深意:\"这是在提醒我们,一旦金兵南下,江南就是我们最后的防线?\"
范仲淹点头:\"欧阳兄果然明白。这道菜用的是太湖的白鱼,象征着江南的富庶。但这富庶能保持多久,就要看我们今日如何决断了。\"
第三道菜是\"三色团圆饭\",看似普通的家常菜,却用料考究,分别以糯米、紫米和黄米制成,垒成一座小小的城池模样。
\"这是......\"林同新若有所悟。
华千机在一旁解释:\"这三色米饭代表三道防线。最外围的白米象征边关,中层的紫米为中原腹地,最里层的黄米则是京畿重地。\"
\"妙!\"司马光赞叹,\"这哪里是一道菜,分明是一份军事部署图。\"
范仲淹轻叹:\"可惜如今最外层已经摇摇欲坠。金兵二十万大军压境,而我们的边关将士却在挨饿受冻。\"
\"边关告急,我们也不是没有准备,\"杨文广放下筷子,\"自从王庆叛逃,我已让人加紧运送军需。华大夫改良的军粮也在陆续送往前线。\"
\"可这远远不够,\"欧阳修忧心忡忡,\"王庆既然投敌,必定会将我们的虚实告知金人。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这时,第四道菜\"连理枝\"上桌。这是一道独特的菜品,用两根莲藕交错盘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