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洪武七年三月 (第3/4页)

久的名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地位。这次行政区划调整,旨在更好地整合资源,加强地方管理。】

【杨靖(领命退下):“臣遵旨,会安排相关部门落实。”】

第七幕:人员往来,赏赐彰显恩威

【时间】:朝堂上,礼部尚书刘昭先出列,奏报人员往来与赏赐之事。】

【地点】:奉天殿

【刘昭先(恭敬地说):“陛下,大将军徐达送所获故元平章邓孛罗帖木儿至京,陕西阶县西固城故元千户韩文质遣副千户严志明来朝贡马。”

【朱元璋(微微点头,说道):“徐达将军劳苦功高,邓孛罗帖木儿虽为故元官员,但也不可怠慢。赐其袭衣衾、褥帐、席等物,以示我大明的宽厚。陕西阶县西固城,地处西北边陲,韩文质遣人来朝贡马,足见其诚意。赐文绮袭衣,以表嘉奖。”

【旁白:陕西阶县西固城,位于今甘肃陇南一带,是连接中原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通道。朱元璋的赏赐,既体现了对功臣的褒奖,也展示了对少数民族归附的欢迎,恩威并施,有助于稳定边疆局势。】

【刘昭先(领命道):“臣遵旨,会安排赏赐事宜。”】

第八幕:民生为要,灾荒军饷兼顾

【时间】:户部尚书杨靖再次出列,神色忧虑地奏报经济与民生之事。】

【地点】:奉天殿

【杨靖(语气沉重):“陛下,陕西军饷不足,苏州府嘉定县发生水灾,百姓饥荒。”

【朱元璋(眉头紧锁,关切地说):“民以食为天,百姓受灾,朕心忧之。命户部运陕州米、麦二万石于潼关漕运司,粮二万石于孟津,二十万石于陈桥,以备转运。这陕州、潼关、孟津、陈桥,皆是交通要道,便于军饷转运。苏州府嘉定县,即刻下诏开仓赈济,务必确保每一位受灾百姓都能得到救助。”

【旁白:陕州位于今河南三门峡一带,是中原通往关中的重要通道;潼关则是关中的东大门,地势险要,是军事要地;孟津位于黄河岸边,是重要的渡口;陈桥则是历史上着名的兵变之地,交通便利。苏州府嘉定县,地处江南鱼米之乡,此次受灾,朱元璋的赈济决策,旨在保障民生,稳定社会。】

【杨靖(领命道):“臣遵旨,即刻安排落实。”】

第九幕:民族平乱,边疆再燃烽火

【时间】:兵部尚书唐铎神色匆匆地出列,奏报民族事务与平乱之事。】

【地点】:奉天殿

【唐铎(语气焦急,大声说):“陛下,广西洞蛮韦父、融州罗城洞蛮潘父葱各聚众为乱,柳州等卫官军已进行捕斩。”

【朱元璋(脸色阴沉,怒声说):“这些洞蛮,竟敢聚众作乱,扰乱地方安宁!传朕旨意,让柳州等卫官军务必将乱贼一网打尽,保护百姓安全。这广西、融州罗城,地处西南边陲,民族关系复杂,此次平乱,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激化矛盾。”

【旁白:广西地区多山,少数民族众多,洞蛮聚居。融州罗城在今广西柳州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一带,此地的稳定对于维护西南边疆的和平至关重要。朱元璋的指示,既体现了对平乱的决心,也考虑到了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唐铎(领命道):“臣遵旨,会督促官军尽快平乱。”】

第十幕:重臣离世,追忆往昔岁月

【时间】:朝堂上,气氛略显凝重。】

【地点】:奉天殿

【吏部尚书詹同出列,神色哀伤地奏报。】

詹同(语气沉痛):“陛下,广西行中书省左丞方国珍卒。”

【朱元璋(微微叹息,神色感慨):“方国珍一生,历经风雨。他出身贫寒,在元末乱世中崛起,曾纵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