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书局洽谈 (第1/2页)

就这样,贾芸一直忙碌到第六天。

这五天,贾芸就是一直在印书,除了吃饭睡觉都不带停的。

也没出门。

这日挟着射雕前两册六万字出门时,整个人都有点头晕眼花,被太阳刺的眼都睁不开。

赚钱不容易啊!

他的目标,就是正阳门西大街的书局。

如果有书店要,那就真的是谢天谢地了!

……

“张记书局?便是这里了。”

这家书局,半新不旧,姓张的东主大约是三十多岁年龄。

客人也是不多不少,既不嘈杂拥挤,也不是门可罗雀。

各种条件,都基本符合贾芸的考量权衡。

年龄太小的掌柜,未必能当家作主大量购入书籍。

年老的,思维僵化,未必对新式的话本感兴趣。

三十来岁年龄,年富力强,又可拍板,正为合适。

生意太好的,未必有兴趣。

生意太差的,有兴趣也卖不动,贾芸要的是短时间内打开市场。

……

“您写的话本?”

“正在区区不才。”

这年头做买卖讲究的是礼数。

听闻贾芸来卖书,张记书记的东主张煊请他到内室落座。

奉茶,还上了一小碟点心。

虽知不该以貌取人,张煊还是有些惊奇。

眼前的这位,过于年轻了些。

但一问一答,贾芸坦然自若,眼眸中满是自信从容。

另外,气质也是清秀脱俗,举手投足间,一看就知道是大家族出身的子弟。

这样的家族子弟,见多识广,自小就有家塾学习,这样一算,能写出眼前的这话本也不足为奇。

况且……

这年头想写话本的人还真的不少。

毕竟赚钱啊。

有不少朝廷官员都写过话本。

写三言二拍的凌蒙初就是世家出身,任职知府时写的书。

写金瓶梅的那位应该是王世贞,更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出身,非常人能比。

明末时,更是创作成风。

话本,戏剧,小说,笔记,各种体裁都有。

汤显祖,吴梅村,乃至阮大钺,都是名士,官员。

到了大周,也就是这个书中世界,话本小说更加繁荣的多。

也导致了创作良莠不齐。

大把想要成名发财的人,送到书局的话本根本就是垃圾。

眼前这位……

张煊并不是抱太大希望。

就算能写,也很难出精品。

张煊打定主意,看几页若是不成,就直接拒绝了事。

……

看着对方神情,贾芸也并不动怒。

这很正常。

他喝着茶,静静等候对方翻阅。

对面的张煊,却是越看越心惊。

并不是写的太烂。

而是写的太好!

开篇还好,就是描写细致,而且是纯粹白话,但又显得文雅。

不像普通的话本两极分化。

文人写的话本,有时候过于典雅晦涩。

民间话本,又充斥市井俚语。

手中的这本,遣词造句,可以说是两者之间找到了极好的平衡。

而且,笔触老辣,故事说的极好,令人一看就难以自拔。

一时间,张煊竟是看的摇头晃脑。

等看到郭啸天为掩护兄弟逃亡力战而亡,杨铁心为救嫂子,毅然抛却怀孕的妻子,重伤后生死不明,这一段写的极为热血,充满国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