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降维打击的报纸 (第1/2页)

一版印一万张,主要是纸张费用,要五十多两。

报纸在这个时代绝对是空白。

贾芸很有信心能一炮而红。

顺带把射雕带到更高的高度。

射雕现在卖的其实已经算好了,只是贾芸的诸多谋划布局都很急,他要打开京师外的市场,射雕的热度绝对要更高些才行。

况且等的时间久了,跟风盗印的肯定也多了。

得把时间差打好。

看着眼前一伙少年,贾芸目露欣慰之色。

时间不长,但这帮小家伙都成熟了不少。

眼前这几个,识字都在一千以上,帮的上忙了。

“大家就按我画的版开始吧。”

贾芸摊开纸,大约是比后世四开纸都要大不少,都快有一米大小了。

内容则是分为几个版块。

第一版是京师要闻,主要内容来自邸抄。

这个不犯忌,在这个时代有不少专门的录抄人,就是在朝廷宫门外等着抄邸抄。

他们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掌握朝廷资讯,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机构主动对民间发行。

民间要知道朝廷动向,等着官府发布文告。

或是读书人转告。

所以封建王朝,读书人和书香世家在民间很有地位,原因就是他们原本就是国策的讲解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第二版,是民生相关。

第三版,坊间趣闻。

第四版,小说连载。

暂时就是这样,每天连载射雕一千字。

至于报纸定价……前三个月九十期,全部白送!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

傍晚时分。

天色阴沉,北风呼啸。

没过多久,就是如断银扯絮般落下雪来。

这个天气,很多原本要进京城的人停了行程,就地打尖。

在城门关闭之前,最后一波入城的人也终于赶到了。

“好在赶上了!”

“是啊,刘兄,咱们够走运的,不然只能在附近村子找个宿处了。”

“估计全天下也没几个举子比咱们窘迫了。”

“哈哈,读书人清寒些好!”

守城的兵丁看着两人,心知是提前来应试的举子,也不为难,挥了挥手令他们入内。

这两人在举子群体里算是穷的。

背囊书袋,加上每人一柄伞。

安步当车,连头毛驴也没有,走的满脸灰,风尘仆仆。

两人倒是都无所谓。

一个江苏人王安国,一个山东人刘统勋,两人从水路北上入京,从通州下船步行抵崇文门。两人都是家世清寒,但都天资过人。只是王安国的天资要差些,比刘统勋要大六岁,已经年过三十。

就算如此,能过乡试成为举人,入京赴试,已经是全国几十万读书人中的成功人士了。

可以说是精英中的精英。

刘统勋其实是官员之后,但其父清正,家风尚廉,为官多年也没多少家产。

王安国家世代耕读,家中供养多人读书,家境也是极为窘迫。

要不然也不至于两个举人都无书童伴当,更无车马随行。

“王兄,打算在哪处寺庙寄居,还是去会馆?”

“我打算去高邮会馆,刘兄呢?”

“在下打算去找个寺庙,会馆人多嘈杂,小弟不喜。”

有钱的举子当然是住客栈,甚至包个小院单住。

没钱的,就是住寺庙,道观,或是住会馆。

食宿均不收钱,或是收的很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