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最合适的道路 (第2/2页)

想学会,最少实操几十回,摸清楚机器的运作流程才有可能。

就这还得有铅锡合金字模。

还有倒模之法。

另外还有特制油墨。

哪有这么容易学去。

不给进来看,是因为自己家的“印刷厂”规模太小,被对方察觉后,可能会使这个书局东主起了不该起的心思。

射雕大卖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只要看过不可能不喜欢。

对这个时代的所谓话本可以说是碾压,完全是不同维度的作品。

故事性,人物塑造,遣词造句……毫无瑕疵。

这是文明和时代发展的产物。

贾芸对此有绝对的信心。

事实也是不出他所料。

才第三天时书局就派人过来加订了。

先是一百册,然后是二百册。

将人送走之后,贾芸也是沉吟起来。

“二百册或三百册的订量,以现在的产量还供的上。”

“从现在看来,前六万字速推剧情,删掉一些对话和情景描写还是对的,推到崖顶疑阵这一出,确实是吊足了胃口!”

“接下来可以不删不减了,反正也不可能有人鬼叫作者水文了。”

“若要加订到四五百册,乃至千册,这就不可能了。”

“十天之内,要把机器加到十台,人员最少要二十人,这样才能满足过千册的订量。”

“一两个月后,很可能月销达到万册以上……那时候最少得几十台机器,过百人才忙的过来!”

“下一次送二百册过去,可以考虑先透支几百册的银子,先盘下适合当工厂的地方!”

“等大批量印刷之后,就可以考虑给多家大书局一起代售了。”

贾芸一点也不怀疑自己的判断。

射雕的热度会在年前年后起来,一个月销几千上万册也不难。

张记书局一家代理肯定不够,得给多家大书局一起代售。

京师文官多,文人墨客多。

明年还是科举年,会有几千举子汇集京城。

事实上再过两三个月,会有过千举人和几千随员先到京城来安顿。

会试又称春闱,每年三月考。

北方考生是过了年到京城来备考,南方的举子,特别是两广云贵闽浙的举子,多半在年前就动身赶赴京城。

整个京师,最少有几十万人规模的智识阶层。

人数超过很多普通的府城。

大周神京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文化市场。

也是权贵们最不关注的市场之一。

主要也是没有办法掌控。

就算是皇帝,也不能强行推销书籍卖钱。

贾芸也是在重重铁幕之下,终于找到了最合适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