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危机 (第2/4页)
力以赴配合朝廷送粮。”
“召回车辆已经基本回京,在外带回的银子我们会第一时间派人送给各位,仍然是凭单领取,没有任何变化。”
“请诸位放心,贾记不会自毁名誉,咱们帮了朝廷之后,仍然要做自己的生意,不会与内府合并!”
三日后。
大周京师除了戒严之外,宵禁时间也提前了。
到了傍晚时分,整个京师,也就是贾记车行的收货点和总部还是人头攒动。
伙计们声音嘶哑的
不少商人主动收回了订单,也不要毁约的赔偿金。
甚至自己雇佣人手,将放在货站的货物提回自家商行。
贾记这边的收货点很快会聚集越来越多的车辆和人手,众人也是避免货物留在这里碍事。
但众人也是有所担心。
最担心的不是银子货款有没有带回。
或是在外的货物有没有闪失。
贾记说包赔就包赔,这一点诚信众人还是信任的。
众人担心的是,这一次贾记奉命与内府合作,这是临时合作,还是以为常态?
若是此后贾记就是内府的一部分,大伙儿就要考虑继续与贾记合作的事了。
贾记这几个月已经建立了名声和信誉。
内府也是花近百年时间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信誉。
基本上和内府合作,除非是内府授权的皇商,比如当年的薛家等皇商,那是铁定的发财。
除此之外,就是铁定赔钱。
和买,征召,诸多手段,反正商家不赔钱不可能。
内府一年拨付的银子最多三百万,绝不会超四百万。
但要养皇室,诸王,宗室,还要养宫中过万宦官,宫人,数万禁军的支出也是内府负责。
一年烧造瓷器就得用银过二十万两,工匠就有数千人。
木炭就得五百多万斤,值银数十万两。
加上大量的织造物,日用品。
日常开销,俸禄。
三百多万根本不够。
只能用强占,和买,兼并等各种办法从民间捞钱。
哪怕忠顺王是贤王也没用!
除非朝廷提高内府开销,将三百多万涨到五六百万。
那是差不多够了。
但从皇帝到大臣都不可能同意。
大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皇帝则是要名声。
继位先提升内府开销,这是什么好名气?
后世一个奢靡挥霍的评价是跑不掉了。
景和帝才是真的挥霍无度,六下江南,用凤姐几个的话来说,是银子俱都成了泥沙了。
但景和帝聪明的很。
他才不会提高内府开支,落人口实。
就是叫宠信心腹臣子们报效。
比如贾家,甄家,王家,薛家等各家。
每家最少报效几十万。
甄家迎驾最多,用银过百万。
这银子,各家当然要捞回来。
景和帝就给各家重任,而且是肥差,好叫他们把银子给捞回来。
加上盐商们报效一部份。
六次南巡,花银最少两千万,够打一次超一年时间十几万人规模的中大型战役了,就这么挥霍掉了。
还没落下加赋和增加内府开销的坏名声。
隆正帝可没他爹这么聪明,老老实实的只用内府的钱,多一文也不取。
这就使得内府的银子也是捉襟见肘,只能用各种手段来收割一些商家贴补一二。
这样一来,内府名声早就臭不可闻了。
商人可不管皇家是什么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