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奔赴战场 (第2/3页)
。许久,她才轻声开口:“我这儿…… 也有侯爷留下的一封信。想来他筹划已久,连我都被瞒得死死的,也不知究竟是何时出发的。好在有桂青跟着,侯爷和他都懂些拳脚功夫,一路上应不会有大碍。”
说着,她的眼眶微微泛红,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信封。心中暗想:也不知他现下走哪了,一路可还顺利。
且说那学士府中,亦有一番波折。此前林允泽坚执要赴沙场,林鹤潇苦心劝诫,言辞恳切,怎奈允泽执念如磐,丝毫不为所动,自此便被囚于府内,林鹤潇遣了四名小厮轮番看守,除却饮食供给,不许其踏出院门半步。
值此炎夏,暑气蒸人,小厮们连月未得安寝,早已神思倦怠。林允泽这些时日倒也安生,未起波澜,小厮们便渐生懈怠之意。孰料夜半更深之际,那林允泽觑得间隙,翻墙逃跑。
林鹤潇闻得此讯,只觉双腿发软,几欲瘫倒,须臾间,怒从心头起,嗔目切齿道:“定是那陈家女子对允泽施了蛊,令其心性大变!若非如此,为何自打遇她之后,允泽便一门心思奔赴疆场,往昔可从未露过这般苗头。”
,!
林夫人闻听爱子出逃,恰似五雷轰顶,悲恸难抑,哭得肝肠欲断。顺手操起屋内汝窑珍品花瓶,奋力掷于地上,“哐啷” 一声,花瓶碎作齑粉。继而恶狠狠道:“我定要去陈府,寻那狐媚女子问个究竟,为何要蛊惑我儿涉险拼命!来人呐,速去备车!”
林景泽得知下人禀报三弟出逃一事,心急火燎疾步赶往双亲所居轩煜院,刚入庭院,便闻母亲叫嚷着要往陈府找那陈家三小姐算账。
林景泽抢步上前,沉声道:“母亲万不可如此行事,无凭无据,怎能贸然怪罪陈家姑娘蛊惑三弟?三弟已然十九,心智成熟,岂会轻易为人所惑?许是那日我与他一番言语,令三弟有所触动,方萌生赴军中立功之志,若真有错,亦是孩儿之过,与旁人无关。”
林夫人一把揪住景泽衣衫,急切追问道:“你与允泽说了些甚?速速道来。”
林景泽整了整衣衫,缓声道:“当日,我与三弟言及,如今家中,父兄一辈渐显颓势。父亲虽位居内阁学士,然近些时日,圣眷渐薄,待父亲致仕归乡,我林家往昔荣光恐难再续。二叔远在异乡为官,不过区区六品,难有大作为。三叔则漂泊四海,踪迹难觅。这般境地,林家青黄不接,我等身为簪缨世家子弟,既承祖荫,当以光大门楣为毕生所求。”
林夫人听闻儿子所言,仿若失了全身气力,瘫坐于椅上,涕泗横流。林鹤潇亦是老泪纵横,喟然长叹:“原是允儿心系林家啊,皆是为父无能。彼时皇上厌战之意明显,礼部尚书王顺率先倡言,称和谈方为上策,可保国力、军力、财力不失。为父不过顺应圣意,跟着王顺附议与匈奴和谈,谁料敬国公与秦太师力主征伐,皇上为此在后宫避居多日,末了竟改了主意,而后对我与王顺便日渐疏远。为父当日真不该贸然参和,现在悔之晚矣。”
景泽见父亲如此懊恼,恭声道:“父亲切莫过于伤怀自责。三弟如今弱冠之年,七尺昂藏之躯,自幼勤习武艺,功底颇为扎实,寻常武夫绝非其对手。况那军中,二皇子素怀爱才之心,大哥昔日为二皇子伴读,两人相处十数年情谊匪浅,我林家与二皇子府也因此素有往来,渊源颇深。三弟此番投身二皇子麾下,有这层情分在,二皇子殿下定会对三弟照拂一二。”
言至此处,景泽略作停顿,抬眸望向父亲,眼中满是恳切:“皇上最忌臣子揣测圣意。父亲日后定当谨言慎行。过往之事,不过是朝堂风云诡谲下的无奈之举,您一心为国,当日顺应圣意建言,并无大错。当务之急,是盼三弟于军中建功立业,为我林家挣得荣光,届时,圣眷重回,林家定能再度熠熠生辉。还望父亲宽心。”
林鹤潇听了景泽这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