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嫌隙又生!(6k大章哈) (第3/5页)

帐房苦笑道:「监州,您说的其实也没错,其实在熙宁年前,咱们南衙的确是十分富裕的,但新法之后,这种局面就不一样了。」

苏允皱起了眉头道:「详细说说。」

帐房想了想道:「这个比较复杂,简单的来说,便是熙宁变法之前,地方官府的税赋叫【以支定收】。

意思是,地方官府收到了税赋之后,除去地方官府的年度的开支之后剩下来的钱谷,悉数押送至京师。

也就是说,每年上缴给朝廷的有多少,其实是不定额的,至于支出多少,咱们南衙自己可以适度的安排,甚至还可以建造自己的小金库,以备不时之需。

便如同这次治理惠民河,朝廷一般不会给我们拨款,但若是之前的话,咱们完全可以从小金库进行支出。

但后来朝廷经济紧张,就开始收紧了,变成了定额,设立了米纲丶银纲等等定额,也就是说,无论你地方官府今年支出如何,规定你上缴多少,便是多少,一分也不能少。

若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咱们南衙毕竟管理的乃是天下膏腴之地,定额上缴之后,总是可以存留不少的。

但之后朝廷又将酒丶茶丶盐等税全部收归朝廷,而新法的新增赋税或财赋种类一开始便被划归朝廷。

不仅如此,原本属于咱们南衙的汴河堤岸及房廊水磨茶场丶京东西沿汴船渡丶京岸朝陵船丶广济河船渡丶京城诸处房廊丶四壁花果丶水池丶冰雪窖丶菜园等所收课利,也一并从南衙手中夺去。

所以,咱们原本是天下间最为富裕的府衙,到得如今,却是与普通府衙无异了。

而咱们南衙又要承担最多的治理花耗,面临最多的人口管理,还有诸多的任务,咱们开封府衙,难啊。

有人甚至说,南衙之南,非南北之南,而是困难之难!」

苏允点点头道:「现在南衙府库还有多少存余?」

帐房愁眉苦脸道:「只剩下二万三千六百馀贯,另有各种丝绸财物等等价值一万馀贯。

其实之前那左右厅为什麽不让府尊治理惠民河,我倒是听说过一些传言,就是左右厅想要让府尊从朝廷请款,而不是南衙来出这个钱。

而府尊大约是想要在南衙内部解决经费问题,这样子到时候功劳……嘿嘿,所以就僵持住了。

其实,监州,咱们也可以让府尊自己去朝廷申请经费的,咱们府库这麽困难……」

这个数据一出来,连苏允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因为根据李清臣所预测,治理惠民河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的时间里,大约有六千民夫需要每日吃嚼。

民夫算是服徭役不用给工钱,但每日吃嚼总是要出的,每日按照每人二十文的标准,那麽一个月下来,便需要支出高达4675贯,这只是粗略算法而已。

其中还有许多隐形的费用,最后拢总加起来一万贯是少不了的。

府库里现在有将近四万贯的财物,看起来好像是能够支应得上,但是,治理惠民河一下子便要用掉一万贯,那接下来日子不过了?

开封府下的仓场库务的人员薪俸支出各自机构可以解决,但开封府衙的上千胥吏呢?

胥吏一般是不吃朝廷俸禄的,对,是朝廷俸禄,而非南衙薪俸。

所谓朝廷,是指中央财政,胥吏的薪俸支出,乃是南衙自己的支出。

根据苏允的了解,朝廷各个衙门的胥吏每年的薪俸平均是八十贯左右,南衙这边胥吏薪俸要少一些,大约是七十贯左右。

南衙有一千馀胥吏,也就是说,每年光是要支付胥吏的薪俸,南衙便要支出大约七万贯左右的薪俸。

这看着不少,但实际上并不高,因为现在汴京码头上的搬运工,每日二百文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