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君子与圣人 (第1/3页)
学生激动地看着先生,大声道:“学生闻砚!也有些道理想同先生讲一讲!”
孔长秋面色平静,淡淡笑道:“先生也想听一听学生的道理。”
学生讲理,先生听理,也不失为一场传道,授业,解惑。
孔长秋眼中有些惊喜,他在学生身上,竟看见了一股莫名的“势”!
此势!不可挡!满乾坤!荡人间!
闻砚眼中闪着精光,言道:“先生,天下大乱,苍生苦难,我辈读书人,读一身圣贤书,岂能作壁上观?”
“先生!我清白书院,从古至今,不参纷争,就真的对吗?”
孔长秋轻叹一声,缓缓答道:“清白书院,立身之根本,便在于清白二字,若参天下纷争,必受其染,清与白便不复存在。”
闻砚大声言道:“那我们读圣贤书,也是为清白二字吗?”
闻砚自问自答:“不!至少在学生看来不是!读书!读圣贤书!是为了能够做些落在受难百姓身上的实事!”
“学生愚以为读圣贤书,是为解国难,救生民于水火!”
“可!若生民之水火就在于一国之责,又当如何!”
“学生入朝为官后才发现,乱世之祸根就扎根于大平王朝本身!”
“大平!这个早就无可救药的王朝,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民怒积压,民怨沸腾,国运已尽,应亡灭了!”
“读圣贤书不为救国,而为救天下!”
“学生闻砚!上顺天意,下应民心,起兵而行,立于仁道!”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那么学生有何错之有?”
“学生所行之事,无错!”
“学生之道理,亦无错!”
闻砚神情激动,一口气将想说的,都说完了。
孔长秋微微皱眉,问道:“你的道理,说完了?”
闻砚用力点头,有些期待的看着先生。
等到学生说完,先生这才开口言道:“有道理,便讲道理,其不在声高。”
“笃定笃行,便会将道理说死,即使你有道理,那么道理也不在你这边。”
孔长秋看着学生,微微摇头,又言道:“学生的道理说完了,那便说说先生的道理。”
先生首先问道:“你志向太过远大,你又该如何去践行?”
闻砚略微皱眉,回答道:“在路上。”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含糊其辞。”孔长秋面容严肃,语气严厉,呵斥道,“知为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而后知行合一。”
闻砚反驳道:“我已知,也正行,应为知行合一。”
孔长秋眉头紧皱,升起一丝怒意,否定道:“你以为你闻砚是谁?”
“是君子,亦或是圣人?”
“都不是,你闻砚只是一位读圣贤书的儒生,勉强称作读书人。”
“你,做不到真正的知行合一。你更做不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空有远大志向,而无行动,却只是回答一句:在路上!”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孔长秋满脸怒容,厉声怒斥道,“你闻砚!一介书生,就敢如此言大其空!”
闻砚愣愣的看着先生,从未见过先生如此愤怒过。
孔长秋向闻砚伸出手,冷漠道:“手,伸出来。”
闻砚知道自己家先生要干什么,少年求学时,每当读书不用心,先生便会以戒尺,敲打手心,以此铭记。
闻砚不敢反抗,乖乖将手掌张开,伸了出去。
孔长秋手中以淳正浩然气凝聚出一把铭刻儒家经典的戒尺,对着学生的手掌,狠狠敲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