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2/4页)

行事风范。当今世道混乱,在下从曹州来到长安,一路上所见,尽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之景。生于乱世,当有唐公子之胸怀,方不负此生也。”

海无影笑笑,会意地看着关白依道:“关兄,当今虽为乱世,但朝廷还在,大唐仍有不少忠贞之士,在下听闻皇上已经返京,想必会励精图治,重整大唐之盛也。”

关白依想了想,言不由衷道:“但愿如此吧。”

“唐公子诗词双绝,在下心悦诚服。”齐恒宇起身道:“唐兄,在下还有一事请唐兄指教。”

“齐兄,指点谈不上,我们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就是。”

“唐兄谦虚。”齐恒宇道:“我朝之诗远胜之前,其中又以李杜为最,这两位大师孰优孰劣,却是一直争论不休,但不知唐兄如何评价?”

“李白的诗章法疏宕,跳跃性强,诗的节律也比较急迫,有一股不断向前冲击的力量;而杜甫的诗意象之间的脉络相当分明,章法十分严密,节律回旋舒缓,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渗透力。综合来说,这两种不同风格的诗是永远不可能分出优劣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才会有不同的结果。简而言之,处于盛世之际,人们可能会更多的喜欢李诗,而在乱世之际,或许杜诗能更加引起人们的共鸣。所以,我认为,要分出两位大师孰优孰劣,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异想天开的想法。”

齐恒宇认真体会了一会后道:“唐兄高见。”

第四十八章 贵人

第四十八章 贵人

尽管孟忆襄事先便已知道,海无影的诗词功底十分深厚,但却没有想到,这一次的交流会基本上成为了海无影作品的独家鉴赏会。其余之人也没有将自己准备好的作品展示出来,更没有即兴发挥,大家都很清楚,和海无影相比,无论是诗还是词,或者是对诗词的见解,根本就不在同一层次上。

就连号称京师第一青年才俊的韦去枝也对海无影之作品佩服得五体投地,虚心地向海无影讨教起来。

只有海无影心里清楚,他是在昭示后人一千多年里的经验积累。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时辰。

玉戈观主见日头西落,和孟忆襄略作商议后宣布道:“各位,今日之盛会到此结束,在本次交流会上,我们能够欣赏到唐公子的两篇大作,实为荣幸之至,贫道以为,过不了几日,唐公子的这两篇作品便会家喻户晓,而我玄都观也会随着这次盛会名扬长安乃至天下。”

“玉戈观主,这样的盛会,今后还会举行吗?”李琼问道。

“如果大家都认同,当然可以经常举行了。”

“好,希望还能欣赏到唐公子的大作。”李琼的妙目一下转到了海无影身上。

“李琼妹妹说得好,我们也有此愿望。”鱼海棠、韩秋儿等人也同时言道。

“既然各位如此赏识在下之诗词,那好。”海无影笑道:“一旦我有新作问世,便送来蝶舞园,一来可以让襄儿姑娘替我笔录,加以整理,二来也方便你们点评指导。”

“唐公子,君子不可戏言。”李琼喜道。

“李琼姑娘,那是自然。”

鱼海棠正经道:“小琼儿,你就放心吧!如果有问题,我们找孟大才女就是了。”

“道姑,你这是何意?我可写不出如此佳作。”

“又没让你写,哈哈。”鱼海棠对着孟忆襄挤了挤眼,咯咯地笑道:“襄儿妹妹,玉戈观主,贫道告辞。唐公子,有时间也来贫道的咸宜观坐坐。”

海无影点头道:“有空必定登门拜访。”

虽然和鱼海棠仅为初识,但海无影对咸宜观却是颇感兴趣,因为唐朝女诗人鱼玄机就在咸宜观出家。后世知道鱼玄机之人并不多,但鱼玄机的那两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