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4/4页)

看,此事如何是好?”

有了人情,还得了一份大礼,杨行密自是心中偷乐。(。 千千)不过,杨行密的脸‘色’却是沉了下来,似乎在权衡其中的利弊,良久之后才说道:“杨某官职低微,不似你家王爷深受皇恩,所以也不敢太过犯上,以至触怒龙颜。( )”

说到这里,杨行密看见谢瞳的脸‘色’有些不悦,话锋一转接着又道:“不过,既然你谢先生亲临宣州,那杨某我也当有所表示。依我看,不如这样,先生你将赵煌的人头带回,献与王爷。如果朝廷怪罪下来,杨某就说,那赵煌越狱逃走,被我军当场斩杀,这样也就可以让杨某方便‘交’差,而不违背规矩也。。”

“赵煌的人头?”谢瞳楞了一下,但随即便松了口气道,“如此也行,那在下就谢过将军大人了。”

作为朱全忠的贴身幕僚,谢瞳知道,朱全忠和赵煌有仇,只想杀之而后快,至于是杨行密举刀还是朱全忠动手,其实并无区别。而且,带着赵煌的人头上路,也会轻松许多。

本来,谢瞳还担心杨行密不肯‘交’出赵煌,如果“先礼”不成,那就只能“后兵”了。虽然宣武军还顾及不到江淮一带,但要施加压力却是可以做到的。

此外,朱全忠让谢瞳前来宣州,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为日后争霸北方做好准备。在朱全忠看来,尽管北方藩镇林立,但宣武军的对手就只有一个,河东李克用。

比对当前的实力,宣武军无疑要略胜一筹,但要是李克用和杨行密联手,那他朱全忠就会腹背受敌,这是宣武军无法忍受的。

宣武军能在众多藩镇中脱颖而出,朱全忠自当首功。这朱全忠眼光独到,手下能人众多,虽然没有挥兵南下,却对江淮一带的情况了如指掌,在他看来,江淮之间的其他藩镇,诸如孙儒、冯弘铎等人都非杨行密之敌,迟早有一日,杨行密当会一统江淮。

因此,朱全忠遣特使谢瞳前来宣州,希望可以从讨要赵煌一事中看出杨行密的态度,更希望日后在和河东军大战时不要节外生枝。

“先生何须客气,日后我们庐州军民还得仰仗你们宣武军多多关照。”

“好说,好说。”谢瞳这次到也没有客气。屋里仅有的两人都知道,双方的实力差别太大,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只有军力才是硬‘性’的规矩。

“那杨某就在此谢过先生了。”

谢瞳笑笑,回了句“客气”,接着道:“今赵煌已灭,不知将军有何打算?”

“待朝廷下旨后,杨某再做打算。”

“将军真乃忠臣也。”谢瞳赞了一句,又接着问道,“当今天下‘混’‘乱’,各路藩镇各自为政,而朝纲不举,杨将军,你是如何看待眼下局势的?”

杨行密想了想道:“北方诸侯势力强大,且数量众多,但最终会形成宣武、河东两雄争霸的局面,而你们宣武军会占据上风,成为实力最为强劲的一方诸侯,其它地区的藩镇,实力相对弱小,不提也罢。”

“杨将军,你可别忘了你们庐州军。”

“先生过奖,我们庐州军实力弱小,哪敢和天下英雄比肩啊。”

谢瞳何等人物,虽见杨行密言语谦逊,但其眼神中却分明在说,他杨行密当然也是英雄之一:“杨将军,在下受我家王爷所托,希望我们宣武军可以和杨将军你结为盟友。”

“盟友?”杨行密略微迟疑了一下道,“先生,愿闻其详。”

“在下所说的盟友,乃是本着互助原则的一种同盟关系,其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互不进攻对方,二是当一方有难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