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火星探险简史 (第1/2页)

鲁杰在月海之滨潜艇基地多功能厅召集科研团队开会,做“火星之旅5024”的科学与后勤准备工作。胡西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视频,介绍火星探险的科研发展历史。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人工智能美女主播,解说声音悦耳动听,视频图文并茂,制作精美,融合裸眼3d技术,让人身临其境,仿佛已经到达遥远的火星。

火星,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一直吸引着科学家和探险家的注意。三千多年来,人类对于火星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发展,从早期的望远镜观测到后来的机器人探测器、载人任务计划,火星探索的历程充满了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

早在17世纪,伽利略首次使用望远镜观测火星,揭开了早期火星研究的序幕。随后,天文学家进一步观测了火星的表面特征,包括极冠和火星的自转。

到了19世纪末,天文学家利用望远镜绘制了火星表面图,并首次描绘了火星上所谓的“运河”。这些运河曾经被部分科学家认为这是火星存在智慧生命的证据。后来有些科学家通过观测却证实,这些运河只是视觉误差或地形特征的误解。

20世纪60年代,人类首次使用空间探测器对火星进行近距离探测。1960年,苏联发射了首个火星探测器“火星1号”,但由于通信失败未能传回数据。1964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功发射了“水手4号”探测器,并于1965年首次传回火星表面的近距离照片,显示了一个充满陨石坑的干燥世界。

“水手4号”的成功激发了更多的火星探测任务。1969年,“水手8号”和“水手7号”分别飞越火星并传回大量图像。1971年,“水手9号”成为首个进入火星轨道的探测器,并传回了火星表面的详细图像,揭示了火星的山脉、火山、峡谷和干涸的河床。

1976年,NASA的“海盗1号”和“海盗2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进行详细的地面探测。这是人类首次在火星表面着陆并进行科学实验。“海盗”探测器不仅拍摄了火星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还进行了土壤分析,寻找生命迹象。尽管未发现有机生命的直接证据,但这些任务为理解火星的地质和气候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20世纪90年代以后,火星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1996年,NASA发射了“火星探路者”任务,其着陆器和漫游车“索杰纳”成功登陆火星,进行了广泛的表面勘测。这次任务展示了新型着陆技术和移动探测器的巨大潜力。

2003年,NASA发射了“火星探测漫游者”任务,包括“勇气号”和“机遇号”两辆漫游车。这两辆漫游车进行了长时间的地表探测,发现了火星过去存在的液态水的证据。“机遇号”甚至在火星表面运行了近15年,大大超出原计划的90天任务期。

2011年,NASA发射了“火星科学实验室”(mSL),其主要探测器“好奇号”于2012年成功登陆火星。“好奇号”配备了先进的科学仪器,能够分析火星岩石和土壤中的化学成分。通过对盖尔陨坑的探测,“好奇号”确认了火星过去可能具备适宜微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020年,NASA的“毅力号”漫游车成功发射,并于2021年登陆火星的耶泽罗陨坑。这次任务不仅旨在寻找古代生命的迹象,还携带了第一架火星直升机“机智号”,测试在火星大气中飞行的可行性。“毅力号”还采集了火星岩石样本。

2021年,神州的“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祝融号”火星车首次行驶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其他登陆火星的探测器还有欧洲的“火星快车”和“Exomars”,还有阿拉伯世界的“希望号”。

2030年,NASA和Spacex等机构攻克了深空辐射防护、生命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