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墨兰 (第1/2页)

日后每每回想起老侯爷当时苍白的脸色和几乎控制不住颤抖的手,赵荑就心生不忍和愧疚,但事关生死,她无能为力,只能把难题丢给老侯爷。老侯爷究竟会怎样处置此事,她不得而知,也不想知道。

超出自己能力范畴的事情,少参与是最好的选择。

她给滕管事回了信。林水的婚事,自有林母做主,她嘱了滕管事莫要参与。父亲曾让她务必牢记世人“三不管”,说这是处事箴言,即莫管情事、莫管家事、莫管闲事,她深以为然。林水的事情与荟春截然不同。荟春那里她充其量保驾护航,可林水的事情,她若插手,就是横加干涉,两者有本质区别。李庄头的孙子行踪成谜,她会派人查找,也叮嘱滕管事小心。至于老杨,不必报了逃奴。若他想看大老爷,只能是去了溧阳祖宅,她会写信告知荀翊。

日子静水湍流般流淌。期间赵荑收到了荀翊的密信,说已经单独托付了吴石,若有需他做的事情,开口就好。如此赵荑就不客气,直接让殷师父寻了吴石,帮忙查找蒙面老者,至于如何行事,赵荑也不过问,只由他们自行筹划安排。

又一日,清浅来回禀,靖平公府的世子夫人差人送来两盆银边墨兰,说是宫里的宁嫔娘娘赏下来的,让赵荑多养养花,放宽心情,不要太过悲伤。赵荑想想就笑了。她这个堂姐也是个妙人。直接赏到隆昌侯府,会让人觉得对一个庶子媳太过重视,打了嫡出子女的脸。而且服丧期间摆弄花草,听着也不合时宜。无论哪桩,都是受人以柄。可经由靖平公府里的姑母转送,就没那么打眼,又表达了宽慰关切之意。果然能在宫里平平安安多年的,都是人精。

“五奶奶,送花的小厮说,这墨兰是南缅国进贡来的,一共也没多少。宁嫔娘娘得的几盆都赏了下来。金边墨兰两盆赏了靖平公府的世子夫人,两盆送去了怀恩庵;两盆银边墨兰给奶奶您送来了。”清浅说。捬义侯府的主子感情都好,她想想就开心。

“嗯,知道了!把花搬到书房来,给小厮多些赏银。”赵荑说。被人惦记总会让人愉悦!怎么办呢,她发现自己愈发喜爱捬义侯府的每位家人了!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彼此惦念,真好!

很快,两盆茎叶挺拔、青翠厚润的墨兰被摆到了赵荑书案旁的窗台上。叶子中间有隐隐的花苞显露。

“五爷最爱兰花,这么珍贵的品种,他若是见了,不知道怎么求着奶奶给了他呢!”清浅边用软布擦着花盆边沿粘着的泥土,边语气轻快地和赵荑说。

“是呀!不知道什么时候五爷才能看见这花。”赵荑喃喃地应着,语气里有她自己都没有觉察的怅惘。

荀翊已经到了溧阳祖宅。虽然通讯不便,但他却几乎日有信寄来。经由侗屏门暗桩的信里,要么是机密之言,要么都是些让赵荑面红耳热的私密之语;而由驿站寄来的信,倒无甚特别,只记录日常、记录每日所见所感、读书所得所思。看信的日期,他几乎两三日就会写一封信。赵荑回信没有那么频繁,却习惯了几日读读他的信。如果有耽误,信延迟了两三日,赵荑就觉得似乎少了什么。荀翊信里提到的书贯穿经史子集,很多内容赵荑都不了解。她索性不着急回信,对荀翊信中所提,有感兴趣的,就寻了相应书籍翻看,不懂再去请教两位女夫子,有了感悟,就给荀翊回信一一写下。荀翊的信几乎成了赵荑读书的索引,让她心生欢喜。如今闭门守丧,不宜访客见客,倒给了她大把的时间学习沉淀,这是前尘往事中的她不曾体会过的。读书的收获及有人分享、交流的喜悦,常常让她不自觉地微笑,让她感觉有人思念记挂的美好,让她感觉漻园小小天地蕴着无限疏阔清朗、斑斓旷达。

如今听清浅说荀翊喜欢兰花,赵荑决定把墨兰画给荀翊看。想到就做!她立刻铺了纸,就着清浅刚刚磨好的墨画了起来。她从小学习素描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