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入宫 (第2/3页)
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我们之间怎么会有隔阂呢?而你一个内侍,到底在插手些什么!”
“微臣知罪,微臣罪该万死!”
“朕念你为朝廷辛劳多年,就不赐你死了。你伺候过太皇太后,也伺候过皇太后;她们都很喜欢你哪……这样吧,你即刻去皇后陵为她们守墓,多陪她们说说话,也仔细反思一下自己的过错。什么时候想清楚了、想明白了,再回来。去吧!”
“奴婢……”一清给崇明帝重重地叩头,泪水和着额上的汗液在地板上流成一滩。“谢主隆恩……”
————
半月后,邠王如约而至,住进皇城旁的上王府。翌日早朝,邠王携带宝匣登殿觐见。
“诸位爱卿,今日这朝堂上多了一位不一般的贵客。邠王!”崇明帝对着邠王一抬手。
“臣在!”邠王怀抱宝匣向前一步。
“你今天带来了什么东西,不妨给列位爱卿介绍介绍。”
“回皇上!”邠王屈膝跪在殿前,将宝匣高高举过头顶,“臣弟自愿交出云方十万大军的兵权,并永不参与国家政事。臣弟少时在西北边境为上明征战多年,如今身心俱疲。恳请皇上收回臣弟的印信和兵符,特许臣弟在上王府颐养天年。”
“哎呀,你这是何苦。这枚兵符是先皇留给你的特权,以慰你平定西北之功。如今交还朝廷,是想违抗先皇的旨意吗?”
“臣弟……臣弟不敢。”
“那就收回去。”崇明帝一挥手。
“可是皇上!”邠王略感惊诧,不敢相信崇明帝真的准他拿回兵符。“臣弟,臣弟确是为此兵符所累……臣弟早听到流言蜚语,言臣弟之封地偏安一隅,臣弟掌握十万兵马拥兵自重;又有南宫覆这等八面玲珑的译官,似有通敌叛国之心。臣弟为此等言论所扰,又不能亲身上京来向皇上表明耿耿忠心;日夜担惊受怕,恐与皇上兄弟之间生出嫌隙。因此臣弟接到皇上召见旨意,立刻携带兵符星夜兼程,只为站在朝堂之上当众献符以明正心!”
崇明帝嘴角微翘,扫视一眼朝堂上的众人,道:“列位爱卿以为如何?”
朝臣们一阵交头接耳。有一大臣开口道:“回皇上,微臣以为,传播此等流言之人其心可诛!邠王当年的退敌之勇广为流传,王府禅师真觉以一当千、独闯敌营擒贼擒王的事迹人尽皆知。此都为邠王为上明国立下的汗马功劳,如今却有小人在背后嚼舌,挑拨皇上与王爷的君臣关系。微臣认为应当首先断此流言,并揪出始作俑者以祸国罪论处,以儆效尤。如此可使上明君臣和睦,上下一心。”
“哦……”崇明帝看了那大臣一眼,“挑拨是非之人固然可恨,但朕既然下令广开言路,必然会有此等不实之言流出。不必信它就是,若降罪下去,恐怕会塞忠谏之路啊。”他转向邠王,“邠王也要学会明辨是非,莫做惊弓之鸟。你是朕的至亲,朕若失信于你,又如何取信于天下呢?”
“皇上……皇上所言极是……臣弟惭愧……”邠王缓缓放下双手,把宝匣抱回怀中。
“起来吧。”崇明帝示意邠王站回行列中,对众人继续道:“朕召邠王入京,就是为了给天下人看看,朕与邠王,究竟是不是流言所说的那般。如今邠王不但踏上了这奉天殿,更是主动献出兵符以表诚心;那等以讹传讹的恶意揣测,是不是就不攻自破了呢?”
“皇上圣明!”众臣异口同声大肆称赞。
“先别忙说朕圣明。河口巡抚何在!”崇明帝脸色突然一变。
“臣在!”河口巡抚听闻皇上语气不对,登时冒出半身冷汗。
“你弹劾河州知州的奏章朕已看过。不过,这是在邠王妃遇难之后你才急急起草上奏,而在此之前对于河州的堤坝失修、诸多百姓罹难却瞒而不报,你是何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